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894-4/20250725-00007 发布机构 施甸县人社局
公开目录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发布日期 2025-07-25
文号 浏览量 8
主题词 其他
施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施甸县十届政协四次会议第10040012号建议的答复

蒋红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闲置劳力就近就地灵活就业的建议》(第10040012号)已收悉。经县人社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织密基层劳务服务网络,破解组织化用工难题

1、打造专业化服务阵地:依托乡镇党群服务中心,高标准建成24个“村级劳务服务站”,并通过公开选聘、系统培训,组建起一支283人的专业劳务经纪人队伍。服务站统一规范服务流程,常态化开展企业用工需求对接、岗位精准推荐、劳务合同签订等一站式服务,为劳动力与企业搭建起高效沟通桥梁。

2、压实基层服务责任:联合乡镇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全县劳动力资源大摸排行动,在13个乡镇129个村(社区)全面建立“劳动力资源动态台账”,详细记录年龄、技能水平、就业意向等12项关键指标。针对烤烟、蓝莓等重点涉农产业,精准梳理出518名闲置劳动力。通过服务站的统筹协调,将以往群众自发的零散打零工,逐步转变为有组织、有保障的规模化务工。以烤烟种植季为例,今年成功协调159人次本地劳动力参与烟叶分拣工作,大幅降低了跨县调工的成本与依赖。

(二)锚定产业需求精准施训,提升劳动力就业竞争力

坚持“培训跟着产业走,技能围着需求转”的原则,深度融合县域产业发展需求与劳务品牌特色,创新培训模式,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一线。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5006人次,其中职业技能培训728人次。在烤烟产业培训方面,围绕“烟叶移栽—烘烤—分拣”全流程,精心设计课程,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开展现场实操教学,共举办3场实操培训,覆盖129人次。通过这种“理论+实操”“培训+上岗”的模式,有效解决了技能培训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切实提升了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和薪资水平。

(三)升级劳务平台服务效能,畅通本地就业信息渠道

构建“线上 + 线下”双轮驱动的就业服务模式。线上,充分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和短视频等新媒体矩阵,及时发布培训课程、就业岗位信息,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和培训成果,扩大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线下,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入户走访,在各村(社区)宣传栏张贴海报,召开群众会,面对面宣传培训政策、收集群众培训意愿和就业需求,全方位提升群众参与培训和就业的积极性。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 深化劳务协作机制:积极推动村(社区)与涉农企业签订长期劳务合作协议,探索推行“订单式务工”模式,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提前组织劳动力开展针对性培训,实现“培训即上岗”,进一步提升劳动力组织化程度和就业稳定性。

2. 拓展培训服务领域:紧跟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变化,引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直播等新兴领域培训课程,丰富培训内容,帮助劳动者掌握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技能,更好地适配产业升级需求。

3. 强化就业跟踪服务:建立健全就近就业人员跟踪服务机制,定期开展满意度回访,及时了解劳动者的工作情况和诉求;加强与劳动监察等部门的协作,强化对企业用工的监督,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力构建“培训—就业—服务”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

再次感谢您对我县就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恳请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与您携手,共同推动闲置劳动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地就近就地就业,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贡献力量。


附件【面商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