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882-1-03_Z/2018-0420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 发布日期 | 2018-04-20 |
文号 | 浏览量 | 176 |
今年以来,施甸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一季度目标任务预计完成情况
经初步测算,施甸县2018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4亿元,增长11%。其中:一产增长5%、二产增长15.5%、三产增长9.5%。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一季度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3亿元,增长14%,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亿元,增长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完成1.3亿元、7.9亿元,分别增长0.8%、16.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6.4亿元、贷款余额59.7亿元,分别增长14.9%、12.5%;累计引进市外国内实际到位资金39.4亿元,同比增长2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速高于预期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财政八项收入、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几项主要指标增速较快,分别比预期目标高出2.1、2个百分点,有力的拉动了一季度GDP增速,实现了“开门红”。但固定资产投资形式较为严峻,受统计制度改革、融资不畅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8.4亿元,负增长17.2%;下降趋势预计会持续,4月份当月预计完成11.7亿元,负增长13%。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根据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政府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22条措施精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稳增长贯彻落实工作。
(一)注重提质增效,规模农业效应逐渐显现。一是龙头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先后培育发展了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个、市级龙头企业16个;先后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295个;发展种养大户2070户、家庭农场45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1个和市级现代农业庄园8户。二是农业产业种植初具规模,蓝心科技优质蔬菜种植基地已初具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雏形,中药材、林下种养殖得到强力推进,以德青源金鸡产业、林然生猪产业为带动的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县已建成特色规模产业基地2.8万亩;先后种植蔬菜8.7万亩、水果4.4万亩。其中:相继建成中业农业热带水果基地5个,种植蓝莓、石榴、苹果等10700多亩;蓝心科技蔬菜种植基地2个,建成永久大棚1600亩;嵘煌药业、酿美科技、兰津文化及京甸农业带动种植中药材、食用玫瑰、葛根面积共3.2万多亩。
(二)注重补齐短板,加快工业聚集化进程。加快各在建项目建设力度,全方位服务入驻企业,建立“一个规上企业、一名处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发展目标”的帮扶机制,提升“一对一、点对点”服务水平,确保入驻企业如期投产。目前,施甸县“一园两片”已入驻企业52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其中,“园中园”签约企业12户,入驻7户,纳规3户;华兴片区入驻11户,纳规4户;水长片区入驻29户企业,纳规8户。保山市科通电子有限公司、保山市讯通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试生产;保山市艾芮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进行厂房装修;富士通(施甸)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主体厂房已封顶,正在开展室内装修工程,预计2018年6月可以交付厂房并于年内投产;广州凯风电容器有限公司、中彬装配式绿色建筑公司、深圳市梁易湘江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安化县泰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及香港捷科迅公司5户企业正在开展入驻园区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注重因地制宜,推动服务业健康发展。一是旅游品牌化培育快速推进。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体验、户外运动旅游,怒江大峡谷旅游综合体、千亩温泉文化广场、温泉契丹古镇项目推进迅速。善洲小镇、摆榔金布朗风情小镇累计完成投资4.74亿元,“水墨施甸·秘汤胜地”旅游品牌逐渐凸现。一季度接待游客3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亿元。二是抓好政策扶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全县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在年内新培植成功并进入统计数据库的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给予扶持奖励。加快建设施甸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对在施甸县内注册登记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线上销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的进行奖励;加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产品、农村工业品、乡村旅游及服务产品的电商化、品牌化、标准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三是统筹抓好金融业、财政、商品房等各项基础性指标。
(四)注重精准发力,保持投资持续增长。始终注重投资拉动,确保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一是强化项目前期。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今年一季度已安排县级前期工作经费1000万元,专项用于项目谋划、可研、设计、前审、招投标等环节,并努力克服制约新开工项目入库的各种因素,保持项目投资工作的持续性。二是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科学编制《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专项考核评价方案》等政策措施,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推进。稳步推进S41维(西)永(德)高速公路保山至施甸段建设项目、施甸至勐简高速公路施甸至链子桥段、县一中迁建、县中医院迁建、大水沟水库、契丹国际文化城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注重项目管理。继续落实领导挂钩重大项目责任制,围绕项目年度计划目标任务,继续通过“一个重大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名责任人、一套推进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切实破解存在的困难问题;建立重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机制,明确重大项目审批、规划、环评、用地(林地)、水保等要素保障,推进要素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制度,实行项目要素限时承诺机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从一季度预测数据来看,我县GDP增长呈稳中有增态势,但全县经济增长仍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指标支撑不足。农业方面,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不强,农业增加值只是稳定在6%左右,增长的空间不大。工业方面,新建投产工业项目少,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昊宇建材、蓝心科技、大有混凝土、康宏等企业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缺口大等问题;康丰糖业、家盆混凝土、环友化工等企业存在销售困难,企业库存大等问题;康丰糖业、恒烨建材、环友化工、冠胜矿业等企业还受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降低甚至亏本等问题影响,企业经营较为困难制约工业经济发展,同时,新投产企业生产不正常,难以达到纳规标准,且纳规条件越来越严格,符合条件的企业少之又少。服务业方面,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全县仅有31家,总数偏小,缺乏亿元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缺乏有力支撑,旅游品牌化尚处于培育阶段,公路运输总周转量、邮政业务总量、商品房销售面积等基础性指标较预期目标分别低3.9、1.5、5个百分点,金融存贷款余额虽高于预期目标,但从年度上看,2015年为35.07%;2016年为31.42%;2017年为16.76%;近三年增速下滑态势明显。
(二)固定资产投资形式不容乐观。施甸是投资拉动型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是我们全县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今年全县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形势非常严峻,存在以下几方面困难和问题:一是项目支撑不足。市级下达我县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130.1亿元,增速20%。截止目前,收集到全县计划盘子共104项,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34亿元,支撑率严重不足(一般支撑率要在130%以上)。加之,2018年一季度完成固投18.4亿元,负增长17.2%,在库项目仅仅70项,已支撑不了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再加上在库项目中5000万元以下项目实行财务支出法能用的就更少了。二是项目融资难。2018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30.1亿元中,预计需要融资共计90.75亿元,占总投资的70%,因此可见融资效果是全县固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调整,融资形式更加严峻。项目资金渠道不畅、资金来源单一、融资能力弱,已成为投资拉动的软肋。三是投资结构不合理。目前我们的在统计库项目仅有2个(富士通、德青园金鸡项目),产业投资比重严重偏低,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民间投资的占比也严重偏低,2017年仅有20.6亿元的民间投资,增速只有3.5%,大量的项目由政府组织实施,经济发展的活力不足。
四、上半年稳增长措施
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确保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的目标任务,将重点抓好以下3方面工作。
(一)抓牢三产发展。一是稳住一产。依托嵘煌药业、博爱医药、蓝心科技、程盈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有机蔬菜、中草药、特色水果规模化种植。稳定一产增速,确保上半年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二是提升二产。培育壮大中小企业,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实现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的目标任务。推进泽元藻业虾青素提取、甸美酸木瓜精深加工、富士通电子产品生产等项目建设,推进博爱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创新园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积极培育,引进资质以上的建筑业企业。三是发展三产。加大推进善洲小镇和摆榔金布朗风情小镇建设力度,扎实推进怒江大峡谷旅游综合体、水墨古村建设项目;积极创建善洲林场4A级景区。力争全年旅游总人数达到120万人次、增长26.3%,旅游总收入达到13.5亿元、增长28.6%。大力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优化综合超市、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布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抓好金融、商品房销售面积、交通运输、邮政业务等各项基础性支撑指标实现预期目标。
(二)抓牢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一是强化项目前期工作。认真研究和把握国家及省市政策导向,积极整合和挖掘资源优势和产业潜能,进一步转换思路、对接政策、拓宽视野,积极谋划一批前期项目。用好用活1000万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加强汇报衔接,做实做精项目包装和推介工作,力促能源、工业、综合交通等重大项目获得国家及省市支持。开展项目业务培训工作,确保项目业务人员水平的提高,保证项目实施程序合法合规。二是强化资金争取。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等会议精神,紧紧把握国家投资方向,超前谋划各项工作,加强向上汇报对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三是强化融资工作。建立PPP储备项目库,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PPP项目示范库,规范推进PPP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民间投资规模,引导民营资本通过公私合营模式投资公共项目,鼓励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四是强化项目管理。落实领导挂钩重大项目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目标,每月定期召开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全力破解项目审批难、落地难、融资难、开工难、验收难等问题,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投资的支撑作用。
(三)抓牢统计入库工作。认真做好主要经济指标跟踪统计,确保“应统尽统”,提高数据质量,服务全县跨越发展。夯实乡镇综合统计工作,加强对部门、乡镇统计工作的指导和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强化与入驻园区的企业开展沟通衔接和服务工作,加强企业、部门统计工作合力,指导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狠抓项目谋划、可研、设计、前审、招投标等环节,做好新开工项目入库工作,做到开工一个、入库一个,努力克服制约新开工项目入库的各种因素,将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及时纳入统计库,做到不漏统、不错统,保持项目投资工作的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