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882-1-06_A/2016-0727002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策解读 | 发布日期 | 2016-07-27 |
文号 | 浏览量 | 55 |
为促进施甸县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有力促进茶农持续增收,出台了《施甸县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施政发〔2016〕14号)。现将相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出台的背景
茶叶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多年来一直是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为茶叶茶叶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我县茶叶生产乡镇地域较宽,生态环境优越。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充分利用县域气候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在坚持实事求是、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资源、面向市场等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深挖现有低产茶园增产潜力,提高茶园单产,达到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目的。今后,我县在茶叶发展上将以南部四个乡镇(酒房乡、万兴乡、姚关镇、摆榔乡)为主,在稳定全县5万亩茶园的前提下,按照“三个一批”(即改造一批,巩固一批,提升一批)对茶叶茶叶发展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规范化管理,走“公司+农户+基地”,充分提高茶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粮、烟、糖、畜是我县四大传统支柱产业,近几年茶叶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施甸县南部山区乡镇农村劳动力资源充裕,耕地面积较多,气候温凉,雨量充沛,自然植被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种植茶叶。
二、主要内容
(一)做好古茶树资源普查及古茶树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县财政安排5万元,用于古茶树资源普查及古茶树保护与综合利用。我县种植茶叶历史悠久,为充分挖掘古茶树资源潜力,保护古茶树。在全县范围内,筛选出树龄在100年以上的20棵典型古茶树作重点保护(对确定的古茶树挂牌、茶叶质量检测、标本夹制作、标本采集等)。目前,古茶树茶叶市场价格较好,对古茶树实行保护,无论从市场开发、历史研究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突出示范样板带动作用,加快标准茶园建设步伐。建设连片面积400亩以上的标准茶园一块,经市县检查验收合格后补助30万元。酒房、万兴、姚关、摆榔等乡镇是我县茶叶生产的重点乡镇。为逐步提高全县茶园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通过建设标准茶园,示范带动其它茶园规范化建设。投资重点围绕喷滴灌设施、病虫害防治技术、沟渠道路建设、机械化采摘修剪设备等。
(三)完善初制所建设,提升茶叶加工水平。改扩建茶叶初制所2座,经市县检查验收合格后每座补助20万元,其中:县财政补助10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先进设备和加工技术改造等。按照“清洁化、优质化、标准化”要求,提高茶叶机械化、自动化加工水平。积极鼓励茶叶加工企业初制所改扩建的标准要求,一是加工厂房改扩建(包括墙体粉刷、地板硬化、场地环境改善等);二是引进茶叶加工先进设备和加工技术改造等力度,提高茶加工的自动化、清洁化水平,全面提升产品质量。
(四)工作经费。县财政安排县茶办工作经费10万元。该项经费主要用于县查办开展茶叶生产工作中的检查、督促、指导等费用。
(五)壮大企业实力,提升品牌知名度。我县茶叶品牌“多、乱、杂”。为全面提升茶叶产业发展,借助省内外举办的各类“茶博会”,积极推介展示施甸品牌,不断扩大施甸茶叶的品牌效应。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作用,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机制,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创新经营体制,加快茶叶产业化步伐。在国内外打响施甸“万兴碧豪”、“黑山银峰”、“摆龙银尖”、“春润”、“旭香”、“万兴红润”等地方特色品牌,提升施甸茶叶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