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38-1/20250627-00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仁和镇
公开目录 卫生健康 发布日期 2025-06-27
文号 浏览量 0
主题词 卫生
三伏贴预约开启!邀你赴一场夏日“养生局”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

阳气不足,是“冬病”的最基本病机。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三伏天”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目的。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

于三伏贴各敷一次,连贴三年。冬病夏治有很多方法,比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反复研究,证明--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贴敷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为最好。

冬病夏治三伏贴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出现反复咳嗽、咳痰,遇寒冷或季节变化时症状加重。 

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 

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和鼻塞等,接触过敏原后容易发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表现,病情呈进行性发展。

2.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患者常有上腹部不适、疼痛、饱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进食后症状可能加重。

 慢性肠炎:主要症状为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严重时可出现黏液便或水样便。 

脾胃虚寒:表现为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四肢不温等症状。

3.妇产科疾病 

宫寒痛经:经期或经前出现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暗有块等症状。 

月经不调:月经周期或出血量出现异常,可伴有经前或经期腹痛、乳房胀痛等症状。

4.其他疾病 

颈肩腰腿痛: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性关节炎等,常表现为局部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遇寒冷、潮湿天气症状加重。 

免疫力低下:容易反复感冒、疲劳乏力、精神不振等,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

功效:温阳益气,健脾补肺益肾,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止痛

主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胃病、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痛经、月经不调、痛经、儿童体弱易感、荨麻疹、虚寒头痛、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颈肩腰腿痛证、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阳虚体质人群。


三伏贴注意事项:

(1)贴敷用药时间:一般小儿0.5-2小时,成人2-6小时

(2)贴敷疗程:三伏贴敷疗法3年为一个疗程,疗程与疗效成正比;病程长、病情重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3)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皮肤娇嫩,不宜贴敷。

(4)局部有痒、热、微痛感觉,甚至部分人局部可出现水泡均为正常反应。

(5)贴敷后皮肤可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

(6)患有严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患;或皮肤有破损;或对贴敷药物过敏者,不宜敷贴。

(7)贴敷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冷饮,嘱多饮水;贴敷当日不宜游泳;注意皮肤清洁。若出现水泡,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

(8)有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的患儿不宜贴敷。

(9)为了保证疗效,且避免引发感染,应尽量减少水泡的发生。若敷药处皮肤有灼热疼痛感时,应及时取下药膏,并用清水轻柔洗净,严禁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如有严重水泡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025年贴敷时间:

初伏预贴:7月10日~7月19日

初 伏:7月20日~7月29日

中 伏:7月30日~8月8  日

末 伏 :8月9  日~8月18日 

末伏巩固:8月19日~8月28日

贴伏地点:施甸县仁和中心卫生院中医康复科(24小时值班)

咨询电话:0875-8825950(蒋医生)

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咨询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