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46-1/20240301-00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姚关镇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发布日期 | 2024-03-01 |
文号 | 浏览量 | 72 |
姚关镇始终坚持旅游强镇道路,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农业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三聚焦”注入发展新动力,开辟姚关文旅发展新格局。
聚焦“党建+”,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按照“党委统筹、党组织联动、党员带头”模式,扎实推进党建引领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全力营造舒心安全旅游环境,让游客尽情领略“诗和远方”。党建助推,打造安全稳定旅游屏障。以党员入户大走访、基层党组织全域大排查、风险隐患大清理专项行动为抓手,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包案制度和带案下访制度,将矛盾纠纷调处关口前移,调处矛盾纠纷107起,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6次,安全隐患排查8次,以小切口推动社会安全有序;在荷花节、火把节等旅游高峰期,加强道路、景区秩序全过程、全链条管理,有效缓解景区交通拥堵压力,切实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高位推动,促进旅游品牌提质增效。选取年轻党员成立“小马桩”宣讲团,着力讲好善洲故事、姚关故事;投入55万元实施杨善洲故居善洲精神传承馆室内成列展览建设项目,逐步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进一步擦亮“善洲故里”金字招牌;抢抓航天员桂海潮家乡机遇,制作抖音和视频号短视频9个,总浏览量达300多万,打好“海潮家乡”金字招牌和姚关旅游“人文牌”。
聚焦“美食+”,打造乡村旅游“新引擎”。以“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消费元素中的“吃”为主线,深入挖掘推广境内特色乡土美食,带动乡村旅游持续“升温”,用“舌尖上的文化”助力旅游高质量发展。用好美食文化,做强特色美食品牌。充分利用“荷花宴”、“菌子宴”、“龙虾宴”、年猪饭等具有本地“代表性”的特色美食文化,推出《小龙虾吃出大“钱”途》《有一种云南的生活叫姚关小龙虾节开幕》《八大碗》等大众喜闻乐见、彰显姚关元素的宣传文章,让美食与姚关乡土风情深度融合,切实做到用“舌尖”带动“脚尖”,用“因为一道美食,爱上一座城”助推乡村旅游。用活民间元素,做优坊间小吃品牌。加强荞糕、关珍粑粑、火烤糖、秋梨膏、葛根粉、腌辣等坊间小吃的宣传推介,为乡村旅游注入更多元素与活力,进一步推进乡村特色美食产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互促共融。通过推出《姚关火烤糖岁月品沉香》《姚关鱼冻·舌尖寄味最相思》《油罐肉·土罐家味浓》等宣传文章,不断扩大姚关坊间小吃“知名度”,切实以“美食”催动“产业”,以“产业”反哺“旅游”。
聚焦“节日+”,培育乡村旅游“新动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举办好传统节日和地方民俗节日庆祝活动,融入具有姚关本地民俗文化、人文风情等新元素,提高游客体验感和复游率。整合资源优势,创新推动民俗节日。立足野鸭湖特色生态资源,按照“千亩荷塘、十里画廊、生态农业、休闲胜地”的发展思路,以荷花产业作为切入点,探索“农业+旅游”新发展模式,以荷兴业、以荷富民,持续巩固山邑野鸭湖传统“水上经济”,强化生态小龙虾养殖,做活“水上+水下”经济,带动虾农、藕农和餐饮业、住宿业一体化增收致富,实现“生态资本”转为“绿色财富”。深挖文化内涵,做大做强传统节日。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意蕴,推出富有姚关气息的节庆活动,用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姚关乡村旅游“吸引力”。通过举办“激情端午·粽情相约”、“情暖姚关·火映神舟”、“鱼满篓·虾满仓”丰收节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舞动唱响“四节村晚”,呼应乡愁童趣。2023年以来,姚关旅游经济在节日文化的助推下实现了新突破,累计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00万元,同比增长100%、49%,有效推动姚关经济高质量发展。(施甸县姚关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