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937-3/20251023-00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老麦乡 |
| 公开目录 | 公共文化服务 | 发布日期 | 2025-10-23 |
| 文号 | 浏览量 | 0 |
村级小组活动场所既是群众休闲娱乐的阵地、也是扶贫工作政策宣传的阵地,更是党员群众学习党性知识和扶贫知识的学习阵地,更多的时候担负起了党群关系融合的媒介。自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老麦乡党委在党员活动场所的建设中,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筚路蓝缕,取得一定成效。
主动作为,建设资金有保障
该乡在推进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中,第一时间召开了党委会,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结合实际细化方案、科学选址、宣传动员、整合项目同时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在工作中,该乡党委召集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协调会3次;本着结合实际,节约成本的原则,科学选定了16个活动场地,节约征地成本50余万元;加大宣传动员,号召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到建设中来,全乡党员群众捐款10余万元,捐物和投工投劳折资15.4万元;整合到3个浦发资金项目和1个扶贫与党建“双推进”项目,共整合资金170万元,同时乡党委政府和各村都在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各种资金;该乡从有限的本级财政中安排15万元用于项目补助,各村也安排了一半以上的党建经费用于活动场地建设。
盘活集体财产,有效利用资源
为使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该乡因地制宜,盘活集体财产,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即将一些撤并之后闲置的、安全条件和建设条件允许的校点进行原址进行修缮、扩大,最终建设成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在该乡建设的16个活动场所中有8个点就是将废弃闲置的校点进行改造修缮加以利用,有效节约征地成本约50余万元。
基层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促进党群关系有效融合
该乡在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过程中,基层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充当排头兵的角色,村民群众积极配合,助力项目建设,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党员同志和无私奉献的群众。
在白邑寨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中,党支部中一名从村党总支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党员,四方奔走,积极劝导群众配合项目建设,引导群众参与其中,年近七旬的他时常扎根在施工现场,协调处理各类大小事项,为项目的推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活动场所建设过程中,党员群众积极支持,自愿捐款捐物、投工投劳参与到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的改建中。在募捐过程中,你一百我一千,积极捐款,村民自愿投工投劳,期间,部分村民还免费提供水泥、沙子、腻子粉、电线等建筑材料,做建材生意的党员蒋啟标免费为活动场所提供了两盏太阳能路灯及部分通电材料。在老党员杨朝勋的笔记本里,详细记下了每一笔捐款、捐物和投工,最终,村民捐款共计24030.00元、捐物折合人民币15080.00元、投工投劳100余个,为了支持他们的建设热情,该乡党委、村党支部也划拨出一定资金支援到轰轰烈烈的建设中。
茶花箐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中,该小组一名普通群众,为该组村民活动场所建设出力献策,积极奔走,在得知乡党委和村委会支持的3万元和群众自筹3.2万元后仍然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之后,多次到县直单位争取资金,最终县文广局相关领导和县挂村的县委办感其无私、执着的精神,共协调3万元资金用于整合建设,使茶花箐小组村民活动场所建设由原计划的学校旧址修缮,变为保留主体结构的拆除重建,这使该活动场所建设锦上添了花,他无私奉献、执着进取的精神让该乡党员、干部、群众倍受感染。
创新管理模式,发挥活动场所阵地作用
自己的场地自己建、自己的场地自己管。在管理方式上,该乡充分发挥离职党员的力量。项目建设完成后,移交村民小组管理使用,由村民代表和党员共同管理。该乡杨柳村平头山自然村活动场地就是由4位组长、3位离职老党员和几位村民代表自愿排出值班表来管理,让活动场地实现有人建,有人管,管得好的良好局面。
党员动起来,群众乐起来
党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过去农村党员都忙于生计,淡化了我是一名党员的意识,通过活动场所的建设中大部分党员积极参与进来,充分展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活动场所的投入使用,解决了农村党员的教育场地问题,党员精神也有所振奋,干事创业激情不断提升。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过去农村群众闲来无事,喜欢打麻将,农村睹博现象严重,矛盾纠纷事件频发,现在群众有空就来健身休闲,群众身心健康了,矛盾纠纷也少了。
党群关系更加和谐。由于环境的改善,村组干部积极为群众做事,各自观念得以革新,促进了党群关系和谐发展,到处呈现出了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