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43-7/20250628-00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何元乡
公开目录 食品药品监管 发布日期 2025-06-28
文号 浏览量 0
主题词 其他
【食品安全】野生菌食用宝典


野生菌中毒高峰期

从5月份开始陆续接诊菌中毒患者,7、8 月份是就诊接诊的高峰时期。    


中毒原因 

大多是因为误食有毒野生菌,如见手青、牛肝菌、大青褶伞、亚稀褶红菇、鹅膏等。 

   

中毒症状 

不同种类野生菌中毒症状出现时间不同。如见手青潜伏期为672h,高峰期为1224 h;大青褶伞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在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发病;亚稀褶红菇中毒潜伏期短,大多在 6h 以内;鹅膏出现消化道症状时间会长,有些甚至接近24小时才出现症状。中毒症状主要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

      

中毒后的急救措施

在家可大量饮用温盐水催吐,但离发病时间越短效果越好,1小时以内效果最佳,6h 以内也可。不过孕妇慎用催吐,中毒者出现昏迷也不宜进行人为催吐,以免引起窒息。 

尽可能到当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因为严重的毒蕈中毒需要尽早开始包括血液净化在内的生命支持治疗。      


预防方法 

提高自我健康安全意识,不采摘、购买、食用不熟悉、难辨别的野生菌,到正规市场购买,食用时最好单一食用。远离毒菌的“两个金标准”: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菌子多有毒,尽量不要吃。自己不熟知的菌子不要买、不要采、不要吃,只吃熟知的食用菌。


常见误区 

民间流传的通过颜色鲜艳、不生蛆、不生虫、煮时银器、大蒜、米饭会变黑等方法来鉴别毒菌的说法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