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38-1/20250702-00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仁和镇 |
公开目录 | 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 | 发布日期 | 2025-07-02 |
文号 | 浏览量 | 0 |
尊敬的家长、社会各界朋友: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溺水事故又进入高发期。每年夏季都成为我国溺水伤亡事故的高发时期,其中学生溺水伤亡事故所占比重较大,而事件的发生,给每名溺水学生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可以说,溺水事故的发生,教训十分惨痛,应引起我们对孩子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姚关镇人民政府特向全镇青少年学生、各位家长、社会各界朋友发出以下倡议:
一、家长朋友要让孩子铭记防溺水“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擅自下水施救。
二、家长朋友要让孩子做到“四个牢记”
1.天气再热,不到河塘去降温。
2.水景再美,不到水中去感受。
3.水性再好,没有保障别下水。
4.别人再劝,不用生命去逞能。
三、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务必做到“四个知道”
1.知道孩子去哪了(知去向)?
2.知道孩子做什么(知内容)?
3.知道孩子和谁一起去(知同伴)?
4.知道孩子何时回来(知归时)?
特别是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去向,一丝一毫不放松。孩子在外没有及时回来,一定要立即去寻找。
四、社会各界要做到“三个及时”
1.发现学生私自在水中嬉戏游泳或水边逗留,及时劝阻并联系相关人员。
2.发现学生在水中遇到危险或不慎落水,及时呼救和采取恰当的救助措施。
3.发现危险区域有安全隐患,及时向辖区政府、村委会和相关部门反映。
五、辨别溺水,认清“七迹象”
1.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
2.溺水者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
4.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溺水者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6.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7.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
六、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七、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1.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2.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3.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贸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
八、岸上急救溺水者措施
1.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儿童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控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
4.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溺水儿童去医院。
生命只有一次,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筑安全防护,为学生健康平安成长保驾护航,安全第一,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从我做起!
仁和镇人民政府
2025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