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46-1/20250723-00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姚关镇 |
公开目录 | 乡镇概况 | 发布日期 | 2025-07-23 |
文号 | 浏览量 | 0 |
历史沿革:姚关镇文明史可追溯至八千年前,“姚关人”创造了姚关远古文明,现留存“姚关人”万仞岗遗址。秦汉时期隶属不韦县,南北朝及隋唐时期隶属不建县,唐宋地方政权南诏和大理国时期由永昌节度使辖,时世居百越民族,地名勐笼,意为森林茂密的地方。至元代始设地方基层政权老窑寨,明代设守备道,万历年间,邓子龙将军筑五关戍边平叛,将“窑”雅化为“姚”,建姚城,始称姚关,沿用至今。
行政区划:姚关镇位于施甸县南部,镇政府驻地位于姚关村姚关街,距县城20公里,东与昌宁湾甸接壤,西与万兴、酒房为邻,南连旧城,北与甸阳、摆榔毗邻,地理坐标为东径99°14′,北纬24°24′。全镇辖姚关、富阳、大乌邑、蒜园、山邑、杨美寨、摆马、河尾、陡坡、瓦窑、雷打树、大岭岗12个村民委员会,108个自然村,165个村民小组。
自然地理:姚关镇为古湖盆地,水资源丰富,丘陵起伏,四处碧水青山,有着“高原水乡”、“滇西小桂林”之美誉。最高海拔2402米,最低海拔780米,平均海拔1780米,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3.8℃。国土总面积195.20平方公里,山区占94%,坝区占6%,森林覆盖率53.13%。
文化旅游:姚关镇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全国敬业奉献模范、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奋斗者”杨善洲的故里,是航天英雄桂海朝的故乡。这里深度融合了邓子龙戍边文化、滇西抗战文化、民俗文化、杨善洲精神等,形成了独特文化魅力。是云南省80个“特色小镇”之一,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重点镇,2015年被评为省级建制镇示范试点,2018年被评为云南省卫生乡镇。境内有善洲林场4A级景区、山邑野鸭湖湿地3A级景区等景点,有荷花节、火把节等丰富多彩的本土节庆活动,篾编、草编等特色手工艺以及荷花宴、龙虾宴、菌子宴等特色美食。野鸭湖—朱市冲—集镇老街—清平洞—善洲故居—善洲林场“红色+绿色”经典旅游路线效益明显。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增长50%,实现旅游总花费4000余万元,增长14.29%。
民族宗教:少数民族有布朗、彝、傣、白、苗、僳粟、回、景颇、佤族等,共3300人。
人口就业:2024年末全镇总人口11877户39626人。劳动力总人数20666,年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129人,其中:省外4040人,市外省内3347人,市内10708人,国外34人。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阔步前行。2024年善洲思源实验学校搬迁入学,投入66.71万元完成摆马、蒜园等8所校园修缮改造;投入77.12万元完成三中校史馆、餐厅等基础设施建设;筹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资63.92万元,购置、翻新学生桌椅1918套,教育条件进一步改善;“县管校聘”顺利进行,招引教师5人,轮岗36人,开展教研活动13次,教师队伍进一步建强。2024年中心学校学业水平成绩全县排名第七,三中中考成绩上线率100%,600分以上23人,高考专科上线率100%。完成“雨露计划”帮扶300人、“东西协作”帮扶1人,补助69.8万元。社会保障兜稳兜牢。2024年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特困资金、退役军人优待金、残疾人护理补贴等各类社会保障资金1347.05万元。办理退役军人优待证、残疾证等证件389件,养老保险发放8.3万人次1343.69万元,医疗保险累计报销3419.1万元,防贫保险等其他各类保险赔付582起94.9万元。投入818万元,建成姚关敬老院主体工程;投入535.6万元,完成瓦窑、山邑等供水保障工程和9个水厂水处理设备提升改造、电力扩容工程,集中式饮用水和地表水水质保持稳定,达标率均为100%;施甸县敬老院提质增效项目稳步推进,预计2025年搬迁入驻。医疗卫生提质提效。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6407人,参保率99.52%,特殊人群100%参保,医疗保险累计报销3419.1万元,医保电子凭证激活35631人,激活率98.21%。投入500万元完成中心卫生院门诊楼翻新改造工程,设立新科室,规范叫号导诊机制,“填平补齐”医疗设备,顺利通过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建设项目市级验收,全年门诊诊疗13万人次,住院诊疗6129人次,手术149台,业务总收入2258万元;推进乡村一体化卫生服务,建立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信息系统,乡村一体化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经济发展:姚关镇有耕地面积76497亩,2024年,粮食播种面5.64万亩,主要作物是水稻、包谷、小麦等;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主要有四季豆、萝卜、西兰花等;油料种植680亩,经济林果种植1.85万亩,其中:烤烟种植9785亩,甘蔗种植2658亩。土特产有火腿、骨头渣、水豆豉、荷叶制品等。群众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从事生猪、肉牛、水产养殖,烤烟、蔬菜及食用菌种植等产业为主。202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0万元,增长16.14%,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
乡镇建设:2024年,姚关镇聚焦项目扩投资,以项目建设驱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破解难题促完工。投入7818万元,完成善洲思源实验学校、姚关敬老院、山邑社区朱市冲乡村振兴示范点、大乌邑村精品示范村、陡坡村团山“十百千万”工程示范村、摆马村郑家寨美丽村庄、姚关社区枧槽坝自然村美丽村庄、大汉庄自然村美丽村庄、山邑村精品示范村、陡坡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山邑村孔水自然村少数民族特殊困难项目和水镇、朱市冲安置点食用菌大棚等12个项目。全力以赴推建设。积极推进绿美集镇、施甸县敬老院提质增效,水镇、朱市冲安置点冷库3个项目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美丽乡村+文化”试点项目复工建设;配合完成山邑“红色水乡”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抢抓机遇谋项目。紧盯政策导向、资金投向,不断完善项目库,计划投入4621万元实施山邑村岩子脚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杨美寨村等3个村食用菌菌种培养项目、山邑村美丽村庄、善洲思源实验学校师生宿舍楼、中心幼儿园扩建、沪滇协作垃圾设备采购、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冻库和陡坡村、摆马村、杨美寨村、山邑村电能果蔬烘干机建设等18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