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42-9/20250723-00002 发布机构 施甸县万兴乡
公开目录 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 发布日期 2025-07-23
文号 浏览量 7
主题词 其他
预防野生菌食用中毒知识


一、常见中毒类型及症状

1.急性肝损害型

误食后,一般发病较慢,潜伏期一般大于6小时,常见9-15小时,最长可达72小时,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1-2天后中毒症状消失,进入“假性痊愈期”。3-4天后病情又突然恶化,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表现或症状,以肝损害最为严重,如出现肝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广泛性出血,肝昏迷,少尿、无尿,烦躁不安等症状,最后导致肝、肾、心、脑、肺等器官功能衰竭,5-16天患者死亡。

2.急性肾衰竭型

潜伏期较长,食用后36小时-17天,平均3天,症状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腹痛、便秘、腹泻、突然发冷、寒战等,中毒严重可能会引起肾功能衰竭,死亡率高。

3.横纹肌溶解型

发病最短10分钟,多在1-4小时出现症状,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6-12小时出现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者24小时即开始出现死亡。

4.胃肠炎型

多在食菌后10分钟-2至3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肌肉痉挛、电解质流失等,大多数情况下经过治疗后8-24小时后症状消退。

5.神经精神型

一般进食10分钟-2小时后除呕吐、腹泻等症状,尚有瞳孔变小、对光反射消失、流口水、兴奋、幻觉等症状,对症治疗后可恢复,死亡甚少,无后遗症。

6.溶血型

误食后症状出现很快,一般30分钟-3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等症状,不久溶血可能会发展为少尿或无尿,严重的会继发尿毒症等其他并发症而死亡。

7.光过敏性皮炎型

误食后潜伏期长,最快3小时发病,一般1-2天内发病,表现为“日晒伤”样红、肿、热、刺痒、灼痛,严重者出现颗粒状斑点,发痒难忍,在日光下会加重,一般4-5天后好转,有的病程4-15天。

8.其他类型

二、科学防毒:牢记“三不三要”原则

三不不采不熟菌:非专业者勿自行采摘;不买不明菌:路边摊、无标识野生菌风险极高;不吃混杂菌:多种菌混炒可能毒素叠加,难辨来源。

三要要彻底煮熟:沸水煮15分钟以上,破坏毒素(部分毒素耐高温,仍需警惕);要留样备查:食用前拍照留存,中毒时助医生快速识别;要及时就医:出现头晕、呕吐、幻视等症状,立即催吐并携剩余菌类就医。

三、中毒急救:生死时速

1.立即行动:

催吐:饮用温盐水后用勺柄刺激舌根,减少毒素吸收。

留证:保留呕吐物、剩余菌类或照片供检测。

2.紧急送医:

勿迷信“土方”,速拨打120或前往有解毒经验的医院。

告知医生菌类特征,争取黄金救治时间(部分毒素潜伏期长达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