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14-6/20250805-00007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教育体育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5-08-05 |
文号 | 浏览量 | 1 |
陶永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保障教师学生休息时间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优化在校时间安排,保障师生劳逸结合。一是严格执行作息规定。严格落实《云南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要求到校时间小学不得早于8:00,中学不得早于7:30。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不含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时间)。寄宿制学校学生集中晚自习结束时间义务教育阶段不超过21:30,普通高中不超过22:00,非寄宿制学生不统一组织上晚自习。同时,进一步强化监督,要求各中小学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合理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保障小学生每天充足的校外休息、亲子互动与自主活动时间。后续将开展专项督查行动,对违反规定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二是规范课后服务功能。严格按照《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试行)》指导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明确课后服务不得用于课堂教学,重点开展课业辅导、兴趣拓展和综合素质培养活动。同时,建立课后服务质量评估机制,通过家长问卷、学生访谈等方式,定期了解课后服务开展情况,确保服务实效。三是加强课堂时间管理。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规范课程安排,严禁提前上课和拖堂行为。各校将通过安装电子时钟、设立学生监督员等方式,保障课间十五分钟学生充分休息。此外,合理安排教师课程,避免因课程过于紧凑导致教师疲劳授课。四是保障学生午休时间。明确禁止学校以任何名义在中午开展阅读“加餐”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休息,以良好状态迎接下午的学习。各校将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午休管理,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午休环境。
(二)明晰教学时间界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的功能定位,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完成既定教学内容,不得占用课后服务时间。同时,建立教学督导机制,成立专项督导小组,定期对学校教学进度进行检查,对违规占用课后服务时间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计入教师绩效考核,确保课后服务发挥其应有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尊重教师教学自主性,激发教师创新活力。一是减少统一化教学要求。鼓励学校根据教师专业特长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资源使用等方面,给予教师更多自主空间,减少不必要的统一化、模式化要求,激发教师创新教学的积极性。二是优化教师培训内容。结合教师实际需求,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减少重复性、理论性培训,增加实践性、创新性培训课程。鼓励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合理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师生身心健康。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安排好中小学生节假日休息和活动的通知》和《云南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云教规〔2019〕5号)要求,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保障好学生合法休息权益。加强对辖区内中小学的监督管理,重点查处学校提前开学、补课等违规办学行为。对顶风违规、屡禁不止的学校,要严肃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责任,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依法依规予以处分。
(五)强化教师关怀保障,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一是科学分配工作任务。指导学校根据年级、学科特点和班级规模,合理规划教学任务量,均衡分配工作。减少教师不必要的行政事务,让教师能够集中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同时,建立教师工作量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师工作任务。二是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学创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课堂氛围营造等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改变单纯以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的方式。定期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及时表彰和奖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三是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将教师健康体检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每年组织教师进行全面体检,并建立教师健康档案。同时,联合专业机构,为教师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开设教师减压工作坊、心理健康讲座等,帮助教师缓解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六)加强调研分析,精准制定教育教学措施。县教体局已联合学校、教研机构等成立调研小组,制定详细的调研方案。通过线上问卷、实地访谈、时间记录等方式,全面了解师生日常工作和学习时间分配情况,深入分析师生压力来源。根据调研结果,制定针对性地优化措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切实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环境。
(七)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优化课程设置。要求各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艺术、科学实验等课程,鼓励学校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学习选择。同时,加强对课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课程质量。二是严控作业总量。明确各年级作业量标准,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建立作业公示制度,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三是改革考评方式。在体育、艺术课程考评中,引导学校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参与度、技能提升和兴趣培养等方面的表现,摒弃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的方式。鼓励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优化考评体系,引导教育良性发展。一是2022年秋季学期以来,根据保山市小学阶段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手册(修订),一二年级实施非纸笔测试,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学业质量评价采用等级制,分为A、B、C、D四个等级;道德与法治、科学、音乐、美术学科学业质量评价采用达标性评价,即将学业质量考查的结果分为达标、不达标两个等级;体育与健康学科一是采用定性评价,要求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采用等级制度,分成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二是学业质量评价最后得分计算方法,体质健康测试(40分)+专项技能测试(40分)+过程性评价(20分)。新的考评体系将弱化分数导向,更加关注师生综合素质发展、进步幅度和心理健康等指标,以正确的评价导向引导学校、教师和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从根本上缓解师生压力,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从多方面推进改善师生休息时间,优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开展中小学作息、补课专项检查,畅通问题反馈渠道;优化教师工作分配,组织教学与心理健康培训;推进课程和作业改革,加强家校协同,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建立考核机制,推行新教育评价体系,定期评估工作成效,持续优化教育生态,保障师生休息时间。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