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11533022015259234k/20250805-00004 发布机构 施甸县文化和旅游局
公开目录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发布日期 2025-08-05
文号 浏览量 0
主题词 文化
(2025年)对政协施甸县十届四次会议第1号提案的答复

政协施甸县次会议1号提案的答复


姜文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激发温泉康养旅居产业新业态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施甸县温泉资源储量丰富,县城内有温泉4个,呈矩形分布于城区4个角落,日流量4800立方米,全县有温泉出水点32个,可开发利用15个,年流量522万立方米,日流量1.43万立方米,年可开采规模220万立方米,具有“城内城外有温泉、春夏秋冬皆可泡”的独特优势。温泉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康养功效的自然资源,已经成为推动施甸县旅居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开发温泉资源,旅居产业有了新的立足点

施甸温泉富含硒元素,具有较高医疗康养价值。目前已开发利用温泉9个,其中:石瓢温泉是省内流量最大的自涌碳酸泉,可浴可饮,素有“名医难治多年疾,石瓢能治百年风”的美誉;娲女温泉属富硒温泉,硒含量0.046mg/L,且富含钙、镁、锂、锶、氟等多种微量元素,无硫化物,被称为“天然药泉”;火星山温泉、攀枝花温泉主要满足周边群众泡澡需求;温泉古镇开设温泉民宿10家,入住率达90%以上;文化城温泉已建成温泉酒店和水尚世界水上乐园,内设独立泡池74间,室外泡池11个、公共澡堂6个、儿童娱乐池2个。

二、逐步提质增效,旅居产业有了新动力

施甸县以石瓢温泉、娲女温泉、古镇温泉、文化城温泉、阿母来温泉等几大温泉为重点,打造高品质、多样化、差异化的温泉康养旅居地。近年来,将石瓢温泉、娲女温泉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将温泉景区与抗战江防遗址、水长稻母基地、善洲林场、何元地质文化乡、姚关野鸭湖景区、清平洞、善洲林场等景点以及县城周边的旅游业态串联起来,推出了“温泉+旅游”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游客从一日游发展成多日游,增加旅居客源。以石瓢温泉为例,每年秋冬季到石瓢旅居康养超过1个月的游客约占各点接待总人数的30%,1个月左右的占40%;以娲女温泉为例,通过他们自主探索和创新,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温泉康养旅居方案,每年到娲女康养旅居的游客最少的为14天,最长的达到了3个多月,每年冬季这些温泉康养点,一房难求。富硒温泉·水尚世界儿童乐园于2024年“五一”期间开业,水上乐园的建成,丰富了我县温泉康养产业链,完善了温泉康养产品,满足了不少游客对于温泉康养产品的需求,施甸温泉“温泉、康养、旅居”产业已经初具雏形。

同时,积极培育优质民宿客栈,将温泉民宿作为吸引游客旅居的重要支撑点,在古镇的10家民宿中优选见山客栈、夷路客栈、石头客栈、一方小院4家温泉民宿培育为国家级丙级民宿,2025年计划培育丙级民宿1家。据了解,2025年到石头客栈住宿后决定到施甸旅居、定居的有5户,夷路客栈也带动旅居3户。

三、加强产业配套,旅居产业有了新保障

施甸县走出“盘活一批闲置住房、用活一批低效土地、实施一批旅居项目、发展一批致富产业”路子。在甸阳镇张家社区莽索自然村,将张家温泉引入莽索村,积极申报施甸县甸阳镇张家社区莽索自然村生态旅游示范村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村内基础设施,盘活周边闲置土地及房屋38套,积极引进运营企业,结合旅居村落标准和要求对可用房屋进行改造,打造温泉田园旅居村。在姚关镇朱市冲,将火星山温泉引入姚关朱市冲,实施总投资4592万元的姚关镇山邑村“红色水乡”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盘活闲置房屋25套,打造温泉康养旅居村。通过加大对交通、住宿、旅游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通过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特色民宿,提升住宿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旅居示范点的打造为旅居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做好主题宣传,温泉旅居成为施甸旅游新方向

施甸县依托温泉资源焕发施甸旅居“新活力”,每年有大批旅客走进施甸这个不远不近的地方、体验不轻不重的农活、感受不快不慢的生活,2024年度共接待游客352万人次,其中因温泉而来的有28万人次。为了持续提升“旅居施甸”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2025年以来,通过推出“旅居施甸”系列宣传片,让在施甸旅居的游客朋友们讲述施甸的故事,提升“旅居施甸”品牌影响力,目前已制作完成5期;围绕四张名片“推出景区系列、八乡往事”系列宣传片,与第三方合作运营抖音号,增加粉丝量,目前已经突破1.6万粉丝,实现了粉丝数量翻一番,通过自媒体增加旅居施甸的热度;把温泉康养与研学旅游、餐饮民宿、农事体验等多元业态结合起来,增加“旅居施甸”品牌吸引力。施甸县通过做强文旅宣传把活水用得更活、热水用得更热、硒水叫得更响,让好山好水好资源成为引人引流引爆点,努力把施甸打造成为“旅居云南”新标杆。

非常感谢您对我县文化旅游事业的关注,真诚地希望您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县文化旅游事业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