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茶叶采收的季节,要让茶叶卖上好价钱,加工环节尤为重要,为此,施甸县举办了一场以《保山大叶种白茶加工技术规程》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课,课程既生动,又干货满满,让前来参加培训的制茶人耳目一新、收获颇丰。
在施甸县万兴乡长浪坝村盖章山旭香茶叶专业合作社,来自保山五县(区)茶叶技术部门、施甸茶叶经营主体及茶农共85人在技术人员的引导讲解下,现场参观了白茶加工工艺流程及系列产品。合作社理事长杨子旭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同行们推心置腹地交流了白茶加工的方法和体会,说起这次学习,杨子旭感触很深,对白茶加工更加充满了信心。
“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保山的标准来做我们的白茶,把我们白茶的品质做得更好。旭香茶厂每年都生产大量白茶,接地气的‘保山标准’出台后,相信施甸的白茶一定会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杨子旭说。
《保山大叶种白茶加工技术规程》是2022年度第二批保山市地方标准,由施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制定。在当天的专题讲座上,施甸茶专家从“理化、卫生指标”“加工技术要求”等十方面内容,对《保山大叶种白茶加工技术规程》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蒋忠能是施甸县大亮山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传承了父辈的制茶技艺,制作的绿茶、红茶、白茶大量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接到通知后,他兴奋地参加了此次培训。
“在《保山大叶种白茶加工技术规程》没有出来之前,我们企业按照外地标准来执行,以致有些茶叶没有达到应有的品质。”说起学习的重要性,蒋忠能说出了心里话。“现在,我们参照保山本地标准来生产白茶,我相信,本地白茶的质量一定会得到更好地提升。”蒋忠能看到了未来保山白茶的希望。
据了解,施甸县现有茶园面积4.7万亩,预计年产1500余吨干毛茶,实现茶叶综合产值上亿元。根据市场需求,施甸县于2017年开始探索白茶加工,随着经营主体广泛参与,产量产值逐年增长,发展前景较好。预计今年全县白茶产量50吨,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
“下一步,施甸县将把白茶生产列为茶叶产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政策导向、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实现助农稳增收。”施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杨国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