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善洲林场,层林叠翠,静谧祥和。如今,一张融合科技与协同的“防火网”正高效运转,不仅实现核心区连续90天零火情,更将该区域重大森林火灾“零发生”纪录延续至第十四个年头。施甸县以智慧布防、精准巡护、高效联动为核心,依托“水源保障+立体防控”双轮驱动模式,全力守护这片珍贵的生态成果。
织密智能监测网络,科技筑牢防火首道防线
科技力量成为善洲林场森林防火的关键支撑。在林场核心区域,一套智能化防火网络已然建成:32个联网智能水罐实时监测火情,200立方米蓄水池保障充足水源储备。通过科学优化调度,储水利用率提升至28%,成功打造“半小时水源响应圈”。同时,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高点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确保一旦出现火情,能够早发现、早处置,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强化精准巡严守火种入林关卡
地面防控工作在善洲林场及周边区域扎实推进。专业巡护队伍对林场及周边4个乡镇12个行政村,开展网格化、拉网式排查,排查行程超300公里,精准定位并消除10处火险区域、7个隐患点。在关键进山路口设置检查哨卡,严格管控进山火源。在防火期内,累计检查过往车辆600余辆,收缴火种1800余件,制止并教育违规用火行为23起。如今,“火种不入林”已成为当地村民的自觉行动,农户规范用火告知承诺实现100%全覆盖。
构建高效联动机制,凝聚联防联控合力
施甸县应急管理局、施甸消防救援大队、保山市森林消防支队施甸驻防队伍三方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起“信息共享、日常共巡、应急共处”的联防联控机制。今年3月3日至5月31日期间,三方累计出动450人次开展武装巡护,巡护车辆化身移动宣传站,深入林区及周边进行防火宣传。全年开展联合巡查12轮次,确保防火责任无缝衔接。
在提升“以水灭火”能力方面,三方联合组织高压水车、便携水泵协同演练4次,使水源协同作战效率提升35%。坚持每日安排1辆消防车拉水进山,截至今年5月31日,已为重点区域累计送水84车,共计184.8吨,全年累计补水564.6吨,为“以水灭火”提供坚实保障。在清明等森林火灾高危时段,启动“无火清明”专项行动,巡护力量增加50%。此外,三支队伍还开展无人机巡护200余架次,飞行时长超290小时,有效覆盖人工监控盲区。
共享生态保护成果,群防群治成效显著
“如今巡护工作更加智能化,部门协作更加顺畅,老百姓的防火意识也显著增强,大家齐心协力守护这片绿水青山。”一位资深护林员的话语,道出了善洲林场森林防火工作的显著变化。通过严防严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核心区连续90天保持零火情,重大森林火灾“零发生”纪录延续至第十四年。森林防火工作成果切实惠及民生,林场累计为周边12个村寨提供保障性水源,助力部分农田灌溉。
在防火宣传方面,流动宣传覆盖周边村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开展村民宣传活动2600余人次,村民防火知识知晓率达98%。
施甸县通过构建“智能监测+精准巡护+高效联动”的森林防火体系,在善洲林场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群防群治的防火新路径,生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为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守护绿水青山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