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政务要闻
善洲廉韵 | 权重不谋私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9日 08:34 浏览:[] 作者:何显祥 杨婉蓉 朱庆 段晓波 张智力 瞿柯楠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编者按:为政之德在于清正,为官之基在于廉洁。纵观杨善洲的一生,自始至终贯穿着“清廉”二字。他一辈子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淡泊名利、两袖清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保山学习平台、中共施甸县委宣传部、施甸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善洲廉韵》系列策划,一起去感悟杨善洲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


杨善洲一心扑在工作上,回家的时间很少。二女儿杨惠兰回忆说:“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不深,3岁多的时候见到他,害怕得直往妈妈身后躲。上小学时,一天,老师教了一首好听的儿歌,‘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们是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回到家,背诵给妹妹听,结果我们姐妹俩抱头痛哭。”

在杨惠兰上初二的时候,杨善洲将其接到保山读书。每个月,他都会给女儿买好饭菜票,给上6元的零花钱。有时,还会带女儿去看场电影。每次假期回家,杨善洲也会提前买好公共汽车票,送女儿上车。


杨善洲经常对女儿说:“公家配给我车是为了工作,私事是不能用公车的。”1981年4月的一天,杨善洲和杨惠兰一起从姚关老家返回保山。途中突遇大雨,父女二人到姚关乡政府躲雨。乡领导担心他们的安全,便从供销社调来了一辆车来送他们,杨善洲硬是不坐。当时,乡领导给施甸县委办打电话说了这事,县委办的同志了解杨善洲的脾气,如果是专门派车,杨善洲肯定不坐。最后,县委办的同志安排了一辆车,朝大路迎面开来,碰面时不停车,车子开出几公里后再返回来,借口对杨善洲说下乡刚办完事,可顺便搭乘。后来,杨善洲知道这件事后,严肃地批评了派车的同志。


当年,二女儿杨惠兰没能考上大学,就先回施甸找事情干,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她先是到茶厂做临时工,后来又到小学代课。有一次,施甸县公安局招人,她去报考了,还特意给父亲打了电话,请他帮忙打个招呼,可是录取名单出来却没有她的名字。后来,才知道杨善洲根本没有打过招呼,当时杨惠兰气坏了,无法理解自己的父亲,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没跟父亲联系。杨善洲退休上山种树后,听到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对杨善洲的感激和赞许,杨惠兰才慢慢地理解了自己的父亲。

坚守原则,公私分明。杨善洲用行动教会女儿“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他从不公为私用,从不以权谋私,以实际行动诠释公正、廉洁的真谛,赢得百姓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