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铁,饭是钢,3月就把谷泡满,四月撒,5月长,6月禾苗青青壮,到了芒种好栽秧”。姚关人栽秧要提前定日子,日子定好之后,就在一系列的准备中掰着手指头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走进姚关镇蒜园村,拔秧、耙田、栽秧,大家紧锣密鼓你追我赶,欢声笑语中,秧苗簌簌插入一平如镜的田里,青青禾苗倒映着天高水蓝,渲染成一幅清晰靓丽的栽秧图。

今年30岁的张志,家住姚关镇蒜园村大汉庄二组,虽然从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和田地打交道,但是栽秧还是头一回,在他流转的20多亩水田里,村子里的栽秧好手们正在栽着秧。看着绿油油的秧苗,神奇如放电影一般速度在自己的责任田里落地生根,张志满心欢喜,忍不住都要跟着秀上几手。

“今年,我在20亩水田里养殖了18亩小龙虾,2亩鱼苗,这不,到了栽秧时节,又栽了几亩秧苗,产业和粮食增收两不误。”张志说。

蒜园村村民杨发娣家好多年不栽秧了,今年栽上了秧感觉特别亲切。邀约了邻居老姐妹来帮忙,大家重操旧业,手艺一点也没有落下,干起活来特别有精神。

“自己是一名热衷土地的农民,这些年来,借助村子里的土地自己发展种植和养殖产业,虽然实现了创业梦,但是对于粮食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个门外汉。”家住蒜园村的杨发娣说。近年来,施甸县姚关镇蒜园村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始终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积极探索“水产+粮食”的发展模式,让一块水田即发展了经济又保障了粮食生产。2024年,蒜园村共养殖1500亩小龙虾,26亩鱼苗,尝试稻田养虾126亩,预计小龙虾产值1000多万元,水稻产值1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