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先行,技能为要。为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甸阳镇乌邑村驻村工作队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精准发力,多次组织村民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用技术“新知识”赋能,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心剂”,切实打通村民发展致富“脉络”,助力群众增收。
深入调研,定制“技能菜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前期,驻村工作队深知,只有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培训才能“精准”。工作队通过“串门行动”,了解到乌邑村的主要支柱产业是种植板栗和养殖猪、牛等,但传统粗放模式制约了效益提升。种植方面,板栗树种老化,品种更新不及时,导致果实产量低、品质差,种植户大多沿用传统种植方法,缺乏科学修剪、施肥与病虫害防治知识,使板栗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养殖方面,养猪户受疫病困扰,缺乏科学防疫知识,一旦爆发疫情,损失惨重;养牛户由于当前肉牛价格形势低迷,饲料成本居高不下,丧失信心。面对这些“症结”,工作队迅速行动,邀请林业、畜牧等领域的专家,围绕板栗提质增效和病虫害防治、牛的营养调控、降本增效及非洲猪瘟的疫病防控技术等方面,精心筹备针对性强的技术培训,为乌邑村的产业发展定制“技术良方”。
专业指导,激活“知识课堂”。培训课堂别开生面,理论与实操并行。理论课堂上,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PPT与实物演示,讲解种植、养殖的基础知识,将复杂知识简单化。林业专家分析种植板栗选种育苗、修剪、疏果的窍门,让村民们明白科学管理对提高产量、品质的重要性。畜牧专家讲解养殖猪、牛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传授饲料的科学调配方法及疫病防控技术。“知识点”满满当当,确保村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实操环节更是培训的“重头戏”。在板栗林里,专家亲自演示修剪枯枝、防治病虫害的操作,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在养殖现场,手把手教养殖户给牲畜打针、喂药,如何通过观察牲畜的神态、粪便等判断健康状况。互动环节,大家踊跃提问,专家耐心解答,经验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
长效跟进,点燃“发展引擎”。截至目前,全村共参加培训320人次,成效初显。养殖户掌握新技术后,牛的生长周期有望缩短,猪的疫病发生率大幅降低;板栗种植户信心满满,预估来年亩产量能提升20%,品质更优。更重要的是,村民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从过去的“凭经验”转向“靠科学”,大家纷纷认识到科学技术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许多村民主动购买专业书籍,关注农业技术类公众号,还打算运用所学扩大养殖、种植规模。
培训已收官,帮扶不“打烊”。一方面,建立技术咨询平台,村民在日常生产中遇到任何问题,能及时联系专家或工作人员亲自指导,确保所学技术得到有效应用。另一方面,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将积极谋划产业协同发展,整合资源,不断挖掘乌邑特色,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对接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难卖”问题,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