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甸县仁和镇苏家村,这里是基层村干部施丽梅从小生长的地方。毕业后返乡投身乡村建设的她,亲眼见证了曾经黯淡陈旧的村庄,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们的幸福笑容,正是“千万工程”经验落地见效的生动注脚。
“小厕所”里的“大民生”
过去,村里露天旱厕卫生状况堪忧,夏日蚊虫滋生、臭气熏天,冬季使用也极为不便。在“千万工程”经验的运用、推动下,全村358户完成改厕,彻底告别了蚊蝇乱飞的历史。厕改初期,不少村民对新设施使用方式存疑,也担心经济成本过高。施丽梅与村干部逐户走访,讲解政策、分析长远收益,并组织村民参观改造示范户。看到干净便捷的新厕所后,村民态度逐渐转变。如今,许多家庭主动添置洗手液、香薰,曾经脏乱的厕所摇身一变,成为家中整洁的一角。
路灯点亮“夜生活”
苏家、龙华、三棵松三个自然村曾因缺乏照明设施,村民夜间出行困难重重。通过镇村两级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76盏崭新路灯陆续安装完毕。路灯启用当晚,施丽梅站在村委会顶楼眺望,点点灯光如繁星缀满夜幕。村民苏叔骑着电动车归来,感慨道:“以前摸黑骑车,总怕撞到野狗,现在路灯亮堂堂的,连地上的石子都看得清。”如今,每到夜晚,孩子们在灯下嬉笑玩耍,老人们围坐谈天,乡村夜生活丰富多彩。
环境整治“焕新颜”
曾经,垃圾随意丢弃、河道杂物漂浮、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是村里的常见景象。借鉴“千万工程”经验,苏家村组织村干部、保洁员、党员和群众开展多次大规模环境整治行动,清理垃圾、疏通河道、规范杂物堆放区域。同时,通过党员会、户长会、群众会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村民树立环保意识。渐渐地,村民主动参与环境维护,如今的村庄道路整洁、河道清澈,公共区域井然有序,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方寸土地“织锦绣”
利用村内闲置空地和边角地块,苏家村发动村民共建小花园。昔日荒地、垃圾堆摇身一变,成为鲜花盛放、绿意盎然的休闲场所。村民们闲暇时在此休憩娱乐,孩童嬉戏、青年拍照、老人晒太阳,其乐融融。越来越多的家庭精心打造绿美庭院,四季花开不断,随手采摘新鲜蔬菜,日子过得舒心惬意。
夜幕降临,广场上响起欢快的音乐,70多岁的李大婶带领村民跳起广场舞,红绸翻飞、舞步轻盈。“路灯亮堂了,咱也能像城里人一样锻炼!”她满脸自豪。暖黄的灯光下,老人的银发与孩童的笑脸相映成趣,勾勒出乡村生活的温馨画卷。
从一盏路灯到一座厕所,从一方花园到整个村庄的蜕变,“千万工程”经验的运用,不仅重塑了苏家村的村容村貌,更推动着村民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的全面革新。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正汇聚成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照亮苏家村迈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