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部门乡镇动态
【乡村振兴】施甸老麦乡:小蔬菜成为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的“致富金豆”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8日 08:21 浏览:[] 作者:杨静怡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盛夏时节,走进老麦乡黄家寨村的连片豆田,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盎然的丰收图景,成片的豆架在微风中泛起绿浪,村民们弯腰劳作的剪影与远山叠翠相映成趣。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颗颗饱满的豆荚正“撬动”着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篇章。

合伙创业:200亩豆田孕育致富希望

连绵起伏的钢架豆棚上,密密麻麻地垂挂着饱满的扁豆、无筋豆,宛如碧玉缀满枝头。数十名妇女头戴草帽、手提竹篮,穿梭于田垄间忙碌着,灵巧的双手在藤蔓间翻飞,动作娴熟地采摘着成熟的豆荚。田埂上,装满豆荚的竹筐整齐排列,等待着过收购。这片充满希望的豆田,由村民盛文金和杨荣成合伙经营。

三年前,两人看准特色蔬菜的市场潜力,又结合了本地的气候特点,在黄家寨村流转200余亩土地,规模化种植扁豆、无筋豆、小筋豆、白豆、一点红等品种。据了解,豆田每年3月到12月能种两茬,亩产最高能有6吨,按均价7.5元每公斤计算,全年总产量约1000吨,销售收入可达800万元。扣除每亩1600元的钢架、地膜等前期投入、豆种购价和劳务成本,年毛利润仍稳定在550万元左右。

联农带农:180万元劳务费惠及乡邻

每年农忙时节,周边脱贫户和留守妇女纷纷到基地务工,从拉网铺膜到修枝采摘,200多亩土地全年用工超1.8万人次,按100元/天的标准结算工资。据统计,基地每年发放劳务费180万元,仅此一项就带动5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3.6万元。如今,小小豆荚已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金豆豆”。

四季生金:品质稳定的小蔬菜成就产业链

冬日里,豆田依旧不闲。通过轮作蚕豆和荷兰豆,基地再添18万元收入。盛文金和杨荣成采用钢架栽培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种出来的豆荚品相好、产量高。豆荚笔直饱满,肉质厚实,纤维含量低,口感清脆爽口深受市场青睐。稳定的产量吸引了潞江坝、湾甸等地收购商主动上门。如今,黄家寨村的豆子已形成“育苗—种植—收购”的完整链条,小小蔬菜真正成长为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