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山深处,摆榔乡大中村百亩茶园在晨雾中舒展生机。一位身板挺拔的大叔穿行于茶垄间,手指捻过嫩芽,眼神专注如检视仪仗。他是大中村老支书李新照——一位三十年前退伍、却始终保持军人本色的布朗族汉子。岁月流转,军营号角虽远,一种深沉坚韧的力量已刻入他的骨血。
1995年,李新照带着“优秀士兵”荣誉退伍返乡。他深知,军人的战场不止在前线,更在需要担当的每一处。返乡不久,他便被乡亲们推选为村主任。当时的大中村因山高路远,经济薄弱。李新照拿出军人作风,走遍全村每户人家,倾听村民心声:带头修通泥泞村路,公正调解邻里纠纷。几年间,他在琐碎繁重的工作中赢得口碑,后被推举为村支书。办公室墙上“优秀共产党员”的奖状,见证着他的躬身付出。
作为布朗族世代聚居地,摆榔乡大中村的茶香早已融入民族血脉。面对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与村民的清贫,李新照决心带领大家向茶山要出路,让深山茶香成为致富源泉。
创业初期,因技术粗陋,炒出的茶叶滋味苦涩,无人问津。为学技术,他自费远赴知名茶乡拜师。白天在车间观摩每道工序,夜晚灯下钻研火候与揉捻技巧。学成归来,他将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从茶园管理到采摘标准,从杀青火候到揉捻力道,手把手教学。
为打开销路,他注册“得翁朗”茶叶商标(意为“布朗山茶”),以品牌助力深山佳茗走向市场。当第一批精制茶叶打入上海等大都市,山间茶叶成为村民增收的“金叶子”。他办公室抽屉里的“致富带头人”“劳动模范”等证书,印证着村民日子改善、收入增长的历程。
如今,三十年过去,当年意气风发的退伍兵已双鬓染霜,但李新照仍习惯每天早起,行走在熟悉的茶垄间。晨光中,他挺拔的身影仍可见三十年前军营站岗士兵的轮廓。他胸中跳动的,仍是那颗滚烫的兵心,这份初心已化为对家园富饶、乡亲笑脸、茶香飘荡的深沉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