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部门乡镇动态
抗战老兵胡兴周:退伍不褪色的奉献长歌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9日 08:30 浏览:[] 作者:龙潞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我虽未亲历抗日战争的烽火,但'两山轮战'的硝烟,让我真正读懂了老一辈军人‘保家卫国’四个字的千钧分量。”62岁的胡兴周坐在自家火塘边,手指轻轻摩挲着一枚褪色的纪念章,“1984年两山战役参战纪念”的字迹在火光映照下依然清晰。1981年参军入伍时,他还是个20岁的青年,那句“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入伍誓词,至今仍能一字不落地背出来,声线里藏着穿越岁月的铿锵。

谈及当年的战斗,他的眼神骤然锐利如锋:“那会儿在猫耳洞待了三个多月,潮热像蒸笼裹着身子,毒虫在身上爬得人直起鸡皮疙瘩。越军的炮击和特工骚扰没断过,后勤补给常被掐断,就靠压缩饼干充饥。可只要冲锋号一响,没人敢往后缩——咱心里明镜似的,身后是祖国的土地,是老百姓的安稳日子。这就是党领导下的军队,上下同心如钢,拧成一股绳,再难的坎儿都能踏平!”

解甲归乡后,战场记忆化作无形的枷锁,胡兴周患上了战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午夜梦回,他总在战场与现实间挣扎:“有回半夜,房梁上耗子跑过的声响,竟让我以为是敌军炮弹呼啸而来。我抄起木棍就冲出家门,是父亲在身后拼命追着唤我的名字,才把我从硝烟弥漫的幻觉里拽回来。”

退伍后的日子里,他执过粉笔教书育人,挎过药箱走村串户,唯有胸前的党员徽章,从未摘下过。疫情骤起时,村委会广播征集隔离点值守人员,他揣着党员证第一个冲到村委办公室:“我是党员,又是医生,这活儿非我莫属。”三十多个日夜,防护服裹着他的身影,在武汉返乡人员住处量体温、做消杀。提起这段经历,他笑得坦荡:“疫情一线值守,跟当年上战场一个理——党员就得冲在最前头。说不怕是假的,毕竟要密切接触感染者,但一想到当年战友们用命护着家国,这点风险算得了什么?”

如今,他每周仍背着药箱穿梭在村巷,给老人们免费量血压。药箱上那枚党员徽章虽已褪色,却像枚永不生锈的勋章。“我常跟孩子们讲,红色基因不虚,就是咱党员干部啥都得有模有样。当年打仗是守土,如今行医是守民,都是为了国家越来越好。为共产主义奋斗,不就是一辈辈人这样实打实干出来的嘛!”他拿起血压仪起身,又要去给独居老人问诊,夕阳把他的背影拉得很长,脊梁挺得笔直,像极了当年在猫耳洞前站岗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