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就业增收、建设民生、带动发展”的政策效能,近日,施甸县发改局牵头统筹各乡镇、工程设计公司,全面启动2026年以工代赈项目编制与储备工作,以精准谋划、扎实推进的工作作风,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筑牢项目支撑。

分析研判“底数”,锚定项目谋划方向
施甸县发改局前期多次分析、研判全县劳动力分布、就业状态等数据,不仅清晰掌握了群众就业需求,更为后续项目选址、规模设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项目“建在群众需要处,落在就业缺口上”。
深入调研“需求”,锁定项目实施村组
结合以工代赈项目支持方向,县发改局重点选取旧城乡、酒房乡、仁和镇、姚关镇等9个剩余劳动力较多的乡镇开展实地调研。调研中采用“分层走访+实地查看”模式:先与乡镇干部深入座谈,摸清乡镇发展规划与民生短板;再下沉至各村委会,详细了解剩余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技能水平、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经历及意愿,同时实地勘察村内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现状。经综合评估后,精准确定本次项目申报的具体村组,让项目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贴合乡村实际需求。
专业勘测“数据”,筑牢项目建设基础
确定项目申报对象后,县发改局联合云南营造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运用专业测绘设备与技术,对项目拟实施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周边生态环境等进行细致勘测,全面收集道路修建、水利设施改造等建设内容的基础数据。通过专业技术保障,确保项目基础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规范,为后续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打下坚实基础,避免因数据偏差影响项目推进。
多方联动“完善”,提升项目申报质量
为确保项目方案科学可行,县发改局广泛征求交通、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意见,围绕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与行业规划的契合度等关键问题开展联合论证。对各部门提出的优化建议,县发改局逐一梳理、逐条吸纳,进一步调整完善项目方案,既确保项目符合各领域政策标准,又最大化发挥项目综合效益,提升项目申报成功率。
进展有序“可期”,政策红利即将释放
目前,项目初步勘测工作已全部完成,设计单位正全力推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本次计划编制上报2026年以工代赈项目10个,覆盖9个乡镇,估算总投资约7000万元。项目获批后,将严格遵循以工代赈“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的政策初心,预计带动1750名本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发放劳务报酬超3500万元,切实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同时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