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部门乡镇动态
【教育高质量发展】施甸:滇西抗战里的丰碑 开学第一课以血泪史淬炼少年赤子心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2日 08:18 浏览:[] 作者:朱庆 陆应仙 苏绍章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9月1日,施甸一中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特邀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老师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堂“铭记历史、致敬先烈”的滇西抗战历史课,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爱国主义的种子。

课堂上,老师以详实的史料、鲜活的故事,聚焦发生在施甸及周边的滇西抗战历程。从滇缅公路修筑时的艰辛,到惠通桥战役中的浴血奋战,再到本地先辈们不分男女老幼支援前线的感人事迹,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历史片段被娓娓道来,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沉重与悲壮。

“我们滇西在抗战争期间为全中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所以我就选了滇西抗战和滇缅公路这个题材,让我们滇西的学子们不要忘记他们的先辈为中华民族抗战、为国家民族解放作出的巨大牺牲,希望他们继承先辈的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以及爱国情怀,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当中,把本领学好,为将来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更加美丽的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施甸中学历史老师杨远贵说。

“参加今天的开学第一课之后,我学会了一个词叫作脊梁。中国人有自己的脊梁,有自己的自信力。我们中国人讲究一个传承,我们的文化不能断了,我们的脊梁更不能断了。”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施甸中学学生王宇翔说。

“跨越时空,在祖国大地上有一群视死如归的人。凝望今日,在祖国大地有一群默默守护的人,他们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施甸中学学生李建雪说。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握紧接力棒,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把抗战精神化作奋进力量。”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施甸中学学生杨中林说。

“我感受到在80年前民族危亡之际,中华儿女以血肉筑长城。经14载鏖战换胜利,这胜利浸润着350万同胞的牺牲,更是民族复兴的伟大转折,如今我们无需扛枪,却要接过精神火炬,伏案苦读时笃实,凝望国旗时肃穆。讲先辈故事时,赤诚与青春承遗志,就是对胜利与和平的最好守护。”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施甸中学学生董思妍说。

80年过去,硝烟早已散尽,但滇西大地上的每一寸山河、每一段故事,都在提醒新一代:和平从不是历史的常态,守护家园、振兴民族,是刻在血脉里的接力。施甸一中的课堂里,历史的种子已悄然发芽,终将长成支撑未来的脊梁。

“本学期开学第一课不仅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希望同学们能以此次课程为起点,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用行动报效伟大祖国。”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施甸中学教师刘荣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