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部门乡镇动态
【强国复兴有我】热血铸军魂!施甸新兵书写“三代从军”与“二次入伍”的家国情怀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7日 08:24 浏览:[] 作者:杨磊 杨林元 瞿柯楠 郭金灿 黄建玫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金秋送兵季,热血映初心。在施甸县2025年应征入伍的新兵队伍中,“三代从军”的红色传承与“二次入伍”的信念坚守格外动人。他们带着祖辈的荣光、个人的热爱与未圆的梦想,即将奔赴军营,用青春续写保家卫国的新篇章。

在新兵集结现场,来自仁和镇的杨锦辉身姿挺拔,队列训练中每一个动作都标准有力。这份军人的挺拔,早已融入他的成长记忆——父亲是退伍军人,清晨的跑步锻炼总会拉上他同行;大爷爷也是老兵,每逢过年回家,总会讲述当年在部队的峥嵘岁月。“从小听着军营故事长大,参军报国的种子早就埋在心里了。”杨锦辉眼神坚定,话语中满是对军营的向往。

同样承载着家族军人荣光的,还有来自万兴乡的欧阳旭东来。他家的“军人谱系”清晰而厚重:爷爷曾是部队里的“硬骨头”,父亲杨明星更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我没见过爷爷,但爸爸总说爷爷在部队里特别能吃苦;爸爸也常给我讲战场上的故事,每次听都觉得热血沸腾。”从初中起,欧阳旭东来就常和父亲一起看军事节目,军旅梦在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中悄然生根。

送兵当天,杨明星特意从衣柜深处取出珍藏了四十多年的绿色军装,小心翼翼地佩戴上当年在战场上荣获的军功章。父子二人相对而立,郑重地互敬军礼,画面定格成最动人的传承瞬间。“这是我当年当兵时穿的军装,今天送孩子入伍,拿出来穿特别有意义。”杨明星眼眶泛红,声音带着激动,“他走上了我和他爷爷的路,我高兴得流泪。我跟他说,一定要继承祖辈的意愿,到部队好好干,报效祖国!”面对父亲的嘱托,欧阳旭东来坚定回应:“爸您放心,我一定沿着您的路好好发展!”

如果说第一次入伍是对戎装的向往,那“二次入伍”则更显信念如磐。来自万兴乡的李忠全,曾是一名陆军战士,此次他再次穿上迷彩服,只为弥补当年的遗憾。“第一次入伍,我去了心仪的部队,分到了理想的单位,工作上一直兢兢业业。可惜后来训练时不幸受伤,留队体检没通过,只能遗憾退伍。”提及过往,李忠全语气中带着惋惜,但更多的是坚定,“这次二次入伍,就是想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把当兵的梦彻底圆上!”

甸阳镇的段来,同样带着对军营的深厚情结再次应征。“军营是磨砺人生、实现价值的好地方。”退伍后,段来始终牵挂着国防建设,“能再次参军,为国防事业出份力,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一名老兵对军营最深的眷恋。

从“三代从军”的血脉赓续,到“二次入伍”的初心不改,施甸县的这批新兵,用各自的选择诠释着“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他们中,有人带着祖辈的期望接力从军,有人带着未圆的梦想重返军营,每一个身影都闪耀着青春的光芒,每一份选择都彰显着对祖国的忠诚。

如今,这些热血青年即将告别家乡,开启军旅新征程。他们将在军营中锤炼意志、增长本领,用实际行动书写国防事业的崭新篇章。而这份流淌在施甸热土上的强军信念,也必将激励更多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大义,让“保家卫国”的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