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时节,施甸县万兴乡牛汪塘村岩子脚自然村的百亩荷包豆迎来丰收季。山间田垄间,一串串饱满的豆荚承载着村民们的致富希望,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豆子”。
连绵田地里,翠绿豆荚果实累累,阳光透过枝叶洒在豆田上,勾勒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图景。村民们穿梭其间,指尖翻飞间将成熟的豆荚摘下,熟练地进行分拣、打包。这批饱含山间清甜的“冬日鲜味”无需久候,通过便捷的冷链物流直供福建市场,新鲜送达消费者餐桌。
“我种植的荷包豆面积是15亩左右,现在的价格是6元每公斤,目前摘了一个多月,现在已经采摘了2吨,收入1.5万元。预计到年底如果市场不变的话,15亩荷包豆总收入在15万元左右。”万兴乡牛汪塘村岩子脚组村民李会东说。

话语间,李会东望着15亩长势喜人的豆蔓喜上眉梢。得益于当地适宜的气候条件,他的豆田可持续采收至春节,漫长的采收期为家庭带来了稳定且可观的收入。
近年来,岩子脚自然村的村民们依托怒江东岸独特的立体气候优势,主动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荷包豆这一“短平快”特色产业。荷包豆3月播种,4个月即可挂果,采收期长达5个月,完美填补了沿海市场冬季鲜豆供应的空档,市场竞争力十足。
如今,全村不仅荷包豆种植颇具规模,无筋豆、小金豆、大白豆等豆类作物种植面积已达300余亩,形成了“种植—采收—外销”的完整产业链条。今年,全村豆产业已带动18户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务工收入达到30余万元。
据了解,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农户们自发组建互助合作组织,平日里相互交流高效种植技术,及时共享市场信息,形成了抱团发展的良好态势。展望未来,村民们还有着更长远的规划,下一步计划开发豆干、速冻豆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从田间鲜豆到多元产品,施甸县万兴乡正让荷包豆这棵扎根乡土的“摇钱树”生出更多“金豆子”,带领村民们走出一条靠山吃山、绿色可持续的乡村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