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甸县各乡镇热闹非凡,水长乡、摆榔乡等多地群众欢聚,共庆火把节。
水长乡
7月18日,水长乡七零七村第八届“水长稻香庆丰收”火把节文艺晚会在乡文化活动广场精彩上演,为盛夏夜晚增添了喜庆氛围。
晚会在七零七村文艺队表演的彝族舞蹈《阿西里西》拉开序幕。悠扬的旋律与灵动的舞姿交相辉映,迅速将现场观众带入欢乐喜庆的氛围。随后,由旺镇永福村文艺队带来的广场舞《中国大舞台》充满蓬勃活力,展现出生活舞台上每个人都能绽放光彩。保山愉悦健身团的健身舞蹈《张灯结彩》节奏欢快热烈,让观众深切感受到节日的喜庆与欢乐。而融合水长乡特色产业文化的《水长稻香庆丰收》,以新颖的现代表演形式成为晚会亮点,赢得阵阵喝彩与掌声。施甸文艺队的歌舞《盛世中国》,既展现了群众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呈现了施甸丰富的民族风情,凸显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和谐图景。
少儿才艺表演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葫芦丝演奏《侗乡之夜》悠扬婉转,古筝弹奏《战台风》铿锵激昂,街舞表演动感十足,诗朗诵声情并茂,独唱余音绕梁……一个个精彩节目,充分展现了水长乡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多才多艺的精神风貌。舞台上流光溢彩,演员们靓丽动人;舞台下人头攒动,观众欢呼呐喊此起彼伏。夜幕渐深,晚会接近尾声,大家手拉手围在熊熊燃烧的火把旁,伴着欢快旋律尽情欢跳。火光映红了笑脸,笑声与歌声交织成欢乐的海洋,将火把节的热烈氛围推向最终高潮。整场晚会始终洋溢着欢乐、祥和、奋发的氛围,不仅展示了水长乡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了大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满足了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与向往,激励着水长人民携手奋进,共同谱写幸福水长的新篇章。
何元乡
篝火映笑脸,舞步踏欢歌。7月19日火把节之夜,施甸县何元乡莽王村村委会活动场火光跃动,村民自发聚集,共庆充满乡土与民族风情的节日。
夜幕中,熊熊篝火燃起,三弦琴旋律悠扬,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围成同心圆踏歌起舞。68岁的李大爷传授祖辈舞步诀窍,孩童模仿着摇晃身体,不同民族村民衣袖相触,传递邻里温情与民族团结。
这场自发的“村晚”延续着千年火把节习俗,承载驱邪祈福、感恩丰收的文化内涵。近年来,莽王村在乡村振兴中守护文化根脉,村民于民俗传承中增自信,在集体欢庆中睦邻里,彰显乡村文明新风尚。
篝火渐弱时,歌声仍回荡村寨。这簇火焰不仅点燃喜悦,更照亮文化兴村之路,见证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寄托对乡村未来的憧憬。
万兴乡
7月19日,施甸县万兴乡写寨村文化活动广场上,各族群众身着盛装欢庆火把节。熊熊篝火映着笑脸,点燃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夜幕下,《七月火把节》旋律响起,歌舞晚会启幕,演员献精彩演出。旭阳合作社为15位留守老人和10名留守儿童送上了节日的关怀与温暖,以实际行动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山歌对唱环节中,三组歌者即兴编词,巧妙将党的惠民政策、民族团结故事与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融入古老歌调,唱出群众心中对团结、丰收、幸福最朴实的向往。
大家还共同燃起象征希望的火焰,村民与游客弹三弦、吹芦笙、围篝火打歌,广场成民族团结与幸福愿景的舞台,照亮乡村振兴路。
摆榔乡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摆榔彝族布朗族乡火把节热闹启幕。当地群众以传统方式欢庆节日,吸引众多游客与周边民众参与,现场喜气洋洋。
夜幕初垂,各族群众身着绚丽民族服饰齐聚集镇文化广场。主火把点燃后,经典打歌调响起,众人围火起舞:孩童模仿跺脚,青壮年纵情欢跳,老人随节奏轻摆,以舞步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火把节是我们彝族最重要的节日,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庆祝丰收,祈求平安。”彝族老人的话道出了心声。
“火把节这一传统节日的举办,各族群众凝聚了民族情感,展示了民族风采,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彝族布朗族文化,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摆榔乡摆榔村党总支书记张桂英说道。
光渐盛,歌声不息。大家的笑脸在火光中愈发灿烂,他们共同许下的“风调雨顺、阖家安康、团结奋进”的心愿,正随着跳动的火焰,融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