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政之德在于清正,为官之基在于廉洁。纵观杨善洲的一生,自始至终贯穿着“清廉”二字。他一辈子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淡泊名利、两袖清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保山学习平台、中共施甸县委宣传部、施甸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善洲廉韵》系列策划,一起去感悟杨善洲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

杨善洲经常跟身边工作人员讲,一个人讲卫生容易,衣服洗干净一点,菜洗干净一点,完全可以做到,但是要真正做到思想干净是要受很大磨炼的。

有一次,他的秘书苏加祥陪杨善洲去腾冲县胆扎下乡。快到胆扎时,见到一片苞谷地,杨善洲说下去地里转转。那时已经是中午12点半了,苏加祥肚子饿得直流虚汗。
杨善洲看到苏加祥和驾驶员饿得受不了,就让他们看看附近能不能找到吃的。苏加祥看到不远处有个窝棚,走近看到了一个守苞谷地的老人。
苏加祥说:“老大爹,我们是来下乡的,肚子饿了,和您要几根苞谷吃,可以吗?”老人告诉苏加祥,想吃多少自己去地里拿,后来他们拿了七八根苞谷回到窝棚的火塘上烧着吃。
走的时候,杨善洲指指苏加祥的口袋,苏加祥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就问:“大爹,您的苞谷需要多少钱?”
老人说:“什么钱不钱的,几个苞谷而已,我们少吃一嘴就行了,不要钱。”
杨善洲说:“老大爹,你们少吃一嘴,我们就多吃一嘴。现在一些腐败分子就是多吃一嘴,不想想别人就少吃了一嘴。”

苏加祥很接受杨善洲这方面的理念,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说过的几句话:“去到哪里就想多吃多占,用保山老百姓的话讲就叫‘渣精’。这个习惯要不得,哪个不想占?但是别人能有多少东西可以让你占,你多吃一点,别人就要少吃一点,你的良心过得去吗?”
杨善洲重视思想层面的廉洁自律,即使是几根苞谷这样的小事,也绝不白拿群众的东西,不占群众的便宜,时刻保持廉洁,因为他深知,自己多吃多占就意味着群众利益受损,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将群众利益放在心上,这种精神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