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校友组成的研学团踏上了施甸的土地,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重走云南英雄路·共筑滇西振兴梦”研学之旅(施甸段)。此次研学之旅共9个家庭18人参与,深入体验施甸的地质文化与厚重历史。
8月11日,研学团前往善洲林场。善洲林场是杨善洲老书记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的成果。在这里,校友们深入了解杨善洲的生平事迹,被他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所打动。随后,研学团来到施甸县凯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研学活动,感受现代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当天下午,研学团抵达何元乡莽王村,这里是全国三星级地质文化乡——何元海林檎地质文化乡。何元乡拥有距今5亿至2.5亿年前,在全国范围内较为完整的古生物群,海林檎种类之多、密度之大、保存之完好,属世界罕见。校友们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进行地质文化研学活动,探寻藏在化石里的奥秘,感受地球演化的神奇。
“我们第一次来到化石原产地,观察到非常典型的海林檎化石标本,这是很好的教学实践。这次带小孩一起来,对下一代是很好的影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的大好河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正高级经济师李培说。

8月12日,研学团早早出发,前往滇缅公路惠通桥。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战的生命线,抗战时期,海外援华物资经由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它在抗战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校友们重走滇缅公路,在惠通桥进行了庄严的纪念仪式,缅怀在峥嵘岁月中浴血奋战的先辈们。

“当年修滇缅公路全靠人扛,很多人累倒在工地上,只为让抗战物资能运进来。这几天走下来,我好像突然长大了。我们这代人或许不会再修滇缅公路,但要记得脚下的路是怎么来的。愿以少年之我守护山河无恙,以奋斗之志筑强国之梦。”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七年级学生孙绎如说。
此次中国地质大学校友的施甸研学之旅,不仅让校友们深入了解了施甸的地质文化与历史,也为施甸的文化传播和旅游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通过这样的研学活动,校友们传承了地质人的探索精神,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