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政务要闻
一纸档案载忠魂——杨善洲的坚守与荣光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1日 08:47 浏览:[] 作者:文:赵开月 图:施甸县档案馆馆藏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杨善洲,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4日出生,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1月至1966年3月,任施甸县首任县委书记;1977年3月至1986年3月,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2010年10月10日逝世,享年83岁。2011年3月,中央组织部追授其“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2月,他荣获“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

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在施甸县档案馆征集的“杨善洲”个人档案中,珍藏着他亲笔书写的入党申请书与特别交代的遗嘱。不同时期的印记,清晰映照出他60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初心。正如《感动中国》颁奖词所评:“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1952年10月29日,时任土改工作队员的杨善洲,坚定写下入党申请书:“如何做好一个党员?在党的领导下,要服从组织、承认组织、交纳党费,有组织、有纪律地开展工作,党交付的任务要下定决心完成……放弃自己的利益,忠心地为人民服务到底,永远跟着共产党和毛主席走,跟着时代走。”

1984年10月,为响应国家殡葬改革政策,杨善洲立下遗嘱:“我死后不开追悼会、不许送花圈、不办丧事,要求送火化厂火化,将骨灰送往施甸县清平洞,撒在雪松树下。若我的亲朋好友和家属子女想念,请到雪松树下看一看。”

“草帽书记”与滇西粮仓

轻轻翻开杨善洲昔日的旧照片,泛黄的相纸让“草帽书记”的形象鲜活呈现;摩挲他生前使用过的旧物,冰凉沉默的物件以档案之名,诉说着他朴实无华却熠熠生辉的一生。

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杨善洲常以“一顶草帽、一双黄胶鞋、一身蓝布中山装”的朴实形象,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他在保山县板桥公社、施甸县保场公社建立水稻样板田,在施甸县姚关公社、腾冲明光公社建立玉米样板地;还主动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带领干部群众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提高肥力、推广良种、实施坡改梯田。1978—1981年,保山地区水稻单产位列全省第一;1980年,全国农业现场会在保山召开,“滇西粮仓”的名号自此传遍四方。

施甸县始终传承杨善洲对粮食生产的重视,1978年引入杂交水稻后,率先在老书记最早建立的保场公社及其他多地开展试点,试验田亩产达420千克/亩,比当地常规稻增产30%。随着农村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施甸县发展杂交水稻不断获得新突破:2009年湖南农业大学收集了全国740个气象站点近50年的气象资料,筛选结果显示“云南省施甸县是全国范围内两用核不育系繁殖的最佳基地”;2010年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深入施甸县进行两用核不育系繁殖验证,获得了526千克/亩安全稳产、高产优质的优异科研成绩;2011年施甸县对两用核不育系繁殖进行小面积试验,最终以743.8千克/亩的产量创造了该领域亩产世界纪录!2017年12月12日袁隆平院士亲自为施甸题字“云南施甸·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2018年8月施甸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荒山变绿洲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施甸的歌谣,饱含群众对老书记的感恩,赞颂他一心为民的情怀与大公无私的品德。

大亮山位于施甸县南部,海拔2619米,是当地最高峰。20世纪50年代,因过度砍伐,大亮山林木尽毁、山泉干涸、山头裸露,当地群众调侃:“半年雨水,半年霜。前面烤着栗炭火,后面积起马牙霜。”杨善洲始终牵挂家乡的生态,曾承诺“退休后为大家做一两件事”。家乡人知晓他守信,却未想到他口中的“事”,竟是为大亮山植树造林,且一干就是22年。

1988年8月,杨善洲光荣退休,仅3天后便毅然进山造林。没有住所,他带领职工搭建油毛毡房;没有办公设备,他动手自制;没有树苗,他到街上捡拾果核……20多年造林路中,他还为6个自然村修通公路,为8个自然村架通生产用电。2009年4月,杨善洲作出惊人决定:将价值3亿多元、面积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

2010年10月,杨善洲病逝。为纪念他、传承其无私奉献精神,施甸县委、县政府于当年11月将“大亮山林场”更名为“施甸县善洲林场”,这也是我国首个以人名命名的国营林场。

近年来,善洲林场探索“绿色生态、金色发展、红色传承”新路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种有华山松、桤木、大树杜鹃、西南桦等种子植物486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大叶黑桫椤、长喙厚朴、樟、金荞麦、水青树、滇山茶、蒙自桂花,国家Ⅲ级保护植物有红花木莲,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冬樱花、猴子木、长梗润楠;善洲营林区森林覆盖率达98.89%,林区森林蓄积量达49.08万立方米。

凭借生态与红色资源,善洲林场屡获殊荣。2015年获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十佳红色旅游景区”称号,2019年被生态环境部表彰为“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2020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2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表彰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如今的善洲林场,已成为施甸县红色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

档案无言,却记录初心。从档案里的点点痕迹,到滇西粮仓的颗颗谷粒,再到善洲林场的层层林海,杨善洲精神早已融入施甸的土地血脉,成为这片土地最珍贵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