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岁岁生发,小龙虾日日新鲜。五月的姚关野鸭湖,初荷绽放,沉睡一冬的绿意,裹挟着朦胧水汽,在青黛色的山水间,静静等待游人赴约。时光就在这般流转中,迎来热闹时节,一切,只为成就舌尖上这场久违的盛宴。
最令人欣喜的,当属小龙虾应季上市。一只只小龙虾活蹦乱跳,个头饱满,外壳青得通透,红得热烈,瞬间勾起人们的馋虫。此刻,不妨大胆宣告:小龙虾的尝鲜时刻已然开启!在姚关,小龙虾只有一种味道——那便是极致美味!这美味里,藏着鲜香,带着沉醉,更裹挟着丝丝缕缕来自烟火深处的乡愁。
野鸭湖的晨光总是早早洒落,这份“早”,源于小龙虾的最佳状态。烹饪一席小龙虾,恰似一场绿水青山间的浪漫邂逅。碧波之上,初荷摇曳,轻舟划过;闲庭信步间,撒下如巨龙身躯般的渔网——那是小龙虾夜间栖息的温床,也是指引船只方向的 “水上路标”。当 “渔人”拖网入舱,酣睡中的小龙虾骤然惊醒,噼里啪啦跌入船舱。不知是因个头硕大,还是分量十足,它们撞击船舱的声响,在湖面层层荡漾,惊起了栖息在荷叶丛中的鸥鹭。没有刻意编排,没有提前彩排,这场发生在大自然中的演出,却和谐得恰到好处。这样的场景日复一日地上演,而在这绿意如波的五月,更显灵动。伴着湖风,绕着荷芽,劳作也变得诗意盎然,最终在美味滋养中,勾勒出一幅绚丽的丰收画卷。
若说捕捞小龙虾是水上的功夫,那么烹饪则是厨房中的艺术。野鸭湖畔山邑人家的蒋女士,堪称众多厨娘中的佼佼者。从小龙虾尚未形成产业时,她便开始钻研烹饪小龙虾。起初,她将精心烹制的小龙虾分享给亲朋好友,凭借出色的厨艺,口碑迅速传开。如今,这道小龙虾已成为餐饮界令人心心念念的招牌菜。野鸭湖捕捞的小龙虾,都要经过她的巧手烹制,才能蜕变为餐桌上的美味。一口盛满烟火气的铁锅,一年要炒制不计其数的小龙虾。因为深受顾客喜爱,许多人成了回头客,大家因小龙虾结缘,在餐桌上成为挚友。小龙虾虽美味,收拾起来却颇为繁琐,考验的是慢工出细活的耐心,更是一双纤纤玉手与“钢铁钳夹”的较量。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蒋女士练就了以柔克刚的 “擒拿手”。处理一只小龙虾,需用清水仔细清洗腹部,还要掐头、去尾、抽虾线,每一个环节都不容马虎。毕竟食客们个个都是行家,小龙虾一上桌,他们便会像医学解剖般细致,精准品味每一个部位,用美食慢享惬意时光。每当有客人来到山邑人家品尝小龙虾,蒋女士都会耐心引导。秉持“好吃不浪费”的服务理念,她每次炒制小龙虾,一锅最多控制在5斤左右,一旦超量便会影响烹饪效果。尽管大多数人对小龙虾的需求堪称“海量”,但为保证品质,5斤以上的订单都会分锅炒制。常常出现吃完一盘又上一盘的场景,而顾客们对此毫无挑剔,只要小龙虾上桌,其他配菜都变得可有可无。
葱、姜、蒜、花椒、辣椒、料酒,是炒制小龙虾的必备佐料。看似普通的佐料,背后却暗藏大厨的匠心与对火候的精准把控。在外人眼中,这或许只是一场热闹的烹饪场面,实则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日积月累的精湛技艺。收拾好的小龙虾倒入滚烫的油锅中炸制,直至每一寸虾肉都随着经络收缩,蜷曲成“弓”形,通体透红。随后,舀去多余的油脂,与佐料一同爆炒,加水煮沸后装盘,再撒上些许芝麻或点缀几缕芫荽,红绿相间,堪称绝配。在姚关,爆炒小龙虾根据顾客需求,分为麻辣和蒜香两种口味。麻辣口味够劲过瘾,蒜香口味温和醇厚,满足不同食客的喜好。无论哪种口味,都是地道食材与匠心工艺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小龙虾摆上桌,色泽诱人,仿佛充满活力,让人忍不住伸手抓取。轻轻吮吸汁液,一股鲜香瞬间席卷舌尖,直抵心田,令人神清气爽。外壳酥脆,虾肉鲜嫩,麻辣滋味在口中迸发,隐隐还有一丝草本的甘甜萦绕心间,令人回味无穷,沉醉其中,不愿醒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千烟火尽在滋味之中。五月的野鸭湖,带来了夏的讯息。在亭亭荷叶间,孕育出小龙虾的独特风味。这美味,恰似早开的荷花,拉长了游人的赏味季节。以美食烹饪出火红浪漫,引得人们闻香而至。在这里,每一个思念美食的人都能找到归属,回归饮食本真的畅快,在舌尖深处,品味三餐四季中的诗意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