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部门乡镇动态
“八一”特别策划|蒋军璠:从火热军营到灶头烟火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4日 09:51 浏览:[] 作者:杨丽娟 苏绍章 朱庆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在仁和镇,有这样一位退伍军人,他叫蒋军璠。从军营到乡村,从打工到创业,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把路边简餐店经营得红红火火,用灶头的烟火气点亮了自己的致富路。

“路边简餐”四个大字清晰醒目。店内,蒋军璠系着围裙在灶台前翻炒,菜香弥漫;妻子段丛梅在厨房里麻利地生火、煮饭。夫妻俩各司其职,其乐融融。

“我是搬迁到幸福社区,刚搬来时面临很多生存的问题。我们夫妻俩商量后,准备开小吃店。一直在找店铺,从县城一直找到路边,就选中了这里。这里位置可以,交通便利。于是下定决心,开了路边简餐店。初衷是店就在路边,简简单单来吃一点。”蒋军璠说。

蒋军璠的人生,始终带着一股闯劲。1999年,怀揣着走出大山的梦想,他应征入伍,两年军旅生涯磨砺出坚韧的意志。但因学历限制,他没能继续留在部队,退伍后回到了家乡。为了生计,蒋军璠曾背井离乡去大城市打工。命运的转机出现在2018年。作为建档立卡户,蒋军璠响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说服坚持守着“祖宗遗产”的父亲,带头搬到施甸县城。搬迁到县城后,卖过菜、摆过露天摊,最后经过深思熟虑后将露天摊打造了现在的小食馆——“路边简餐”。

“本身我也是当过兵的人,做什么事情也认真,从部队那种大熔炉里出来,考虑得相对要成熟一点。开店的初心就是价格要实惠,菜要新鲜,主打“柴火味”,体验小时候的味道。另外一个就是小炒肉,我们施甸人大多喜欢吃小炒肉,自己就慢慢研究,一个菜炒几十遍,自己炒自己尝,干不到自己认可就不推出,隔天的菜不卖。让顾客吃到放心的菜、好吃的菜。经营下来,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回头客也比较多。所以我们很高兴,觉得一直这样做下去,坚持这个标准、这个味道,初心不变。”蒋军璠说。

如今,这家小食馆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店”,每天接待食客200多人,毛收入约4000元。蒋军璠从搬迁户和附近村民中雇了5人帮忙,每人每年工资4万元左右,为乡亲们添了份稳定收入。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这么多年的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干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树立信心。一定要去解决它、战胜它,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蒋军璠说。

从军营到灶头,从大山到县城,蒋军璠用不屈的创业精神和灵活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奋斗路。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脱贫户,这些荣誉是对他过去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带领群众致富的期许。这个平凡的退伍军人,正用双手在城市里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让灶头的烟火气,升腾起更多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