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部门乡镇动态
“八一”特别策划|抗战老兵胡丙成采访实录——丛林深处的初心印记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4日 09:52 浏览:[] 作者:龙潞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在一个阳光斑驳的午后,我走进了胡丙成老人的家。屋内陈设简单,墙上挂着的一幅幅老照片,无声地诉说着他不平凡的过往。72岁的胡丙成,身形清瘦,起身时,他扶着墙,膝盖处的关节发出轻微的咯吱声,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他缓缓坐在藤椅上,双手下意识地在腿上轻轻摩挲,这双曾在热带山岳丛林中穿梭无数次的腿,如今因风湿性关节炎而变得行动迟缓。

1974年,年轻的胡丙成怀着满腔热血,随部队奔赴抗美援老前线。他回忆道:“当时一进入那片山林,就像掉进了一个绿色的大蒸笼。山陡峭得似乎要直插云霄,脚下的泥又软又黏,一脚下去能陷到小腿肚。”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不仅要克服地形的险阻,还要应对无处不在的危险,“蚂蟥、蚊虫、毒蛇,这些都是家常便饭。最让人难受的是潮湿,衣服从穿上的那一刻起,就没干透过,浑身总是又湿又黏。”但即便如此,胡丙成和战友们从未退缩,尤其是党员同志,始终冲锋在前。“爆破组、架桥队,喊的都是‘我是党员我先来’。”他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一次架临时便桥,水流湍急得能把人冲走,我作为党员,想都没想就抱着木桩往水里跳。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党员的肩膀,就得扛最沉的担子。”

在那片丛林里,冬天的泥潭寒冷刺骨,衣服洗了也晾不干,战士们索性脱光了干活,胡丙成的风湿性关节炎就是那时落下的病根。每到阴雨天,疼痛就如潮水般袭来,疼得他直冒冷汗,可他从未掉队。“工期特别紧,根本顾不上疼,咬着牙也要跟着队伍走。当时我们就盯着党旗,党旗在哪,我们就跟到哪。”他掀起裤腿,膝盖处的皮肤因常年炎症显得有些肿胀,“现在天一变化,这腿就像个精准的天气预报,但和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受的这些苦根本不算什么。”

终于,公路修通的那一天到来了。老挝老乡们举着“中老友谊万岁”的牌子,欢呼着涌过来。胡丙成站在人群中,望着那条蜿蜒在群山间的公路,心中满是感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党员的价值不在于走得多快,而在于能不能把路给后人铺稳当。”

如今,胡丙成老人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但他依然心系传承。每天,他都会给孩子们讲丛林里的故事。“我给他们讲蚂蟥,不是为了吓唬他们,是想让他们知道,当年我们修路,不只是铲土填坑那么简单,我们是在荒山里种下信仰的种子。”他指着相册里那张公路的航拍图,声音洪亮起来,“你看这路,就像我们党的事业,哪怕前方山高林密,哪怕有人脚步慢了,但只要信念不倒,就总得有人接着往前修!”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胸前别着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上,闪耀着金色的光。尽管风湿性关节炎让他走路时身体微微前倾,但他每天仍坚持在笔记本上一笔一画地写入党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几个字被他带着些许颤抖的笔迹反复描摹,墨迹层层叠叠,恰似当年他和战友们在丛林中用脚步踏出的深深路痕。

采访结束时,胡丙成拄着拐杖慢慢起身,朝着墙上的党旗挺直腰板,坚定地说:“我的腿走不快了,但党旗永远在我前头领着路。只要我的心还在跳动,这份奉献就永远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