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年首个“全国科普月”来临之际,近日,施甸县在万兴乡长浪坝村开展了保山黑猪养殖技术培训,共有当地50余户养殖户参加“充电蓄能”,为即将到来的“全国科普月”活动拉开了精彩序幕。
专家“坐诊”:把理论课堂搬到养殖一线
此次培训邀请了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的资深教授亲临授课。“保山黑猪是咱们本地的‘金疙瘩’,但不少养殖户在疫病防控、饲料配比上还存在误区。”培训伊始,教授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围绕保山黑猪的养殖要点,从品种特性、饲料配比、疫病防控到科学育种繁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不同于传统理论灌输,教授特意带来养殖案例视频,用“猪圈里的故事”解读专业知识。“以前总凭老经验喂猪,今天才知道母猪产后护理有这么多讲究,专家的讲解既专业又实用,全是养殖中用得上的‘硬知识’。”长浪坝村一名养殖户高兴地说。
互动“答疑”:养殖户提问“靶向解惑”
“教授,我家的黑猪最近吃得多但长不快,是不是饲料配方有问题?”“保山黑猪和外地品种能杂交吗?后代品质会受影响吗?”在互动问答环节,养殖户们不再拘谨,纷纷抛出生产中遇到的“老大难”问题向教授提问。培训现场互动氛围热烈,针对养殖户们提出的问题,教授都一一给予了耐心细致地解答。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增强了养殖户的科学养殖信心。
资料“护航”:科普知识变成“随身手册”
“这是《保山黑猪养殖技术要点》和《常见疫病防治手册》,上面有联系方式,遇到问题随时能咨询。”培训现场,科普志愿者向养殖户发放了精心编制的科普资料,手册中不仅有图文并茂的技术要点,还附上了施甸县科协、县畜牧兽医中心和专家团队的联系电话,真正让养殖户“带着问题来,揣着方法走”。
养殖户们纷纷表示,这些资料就像“随身农技员”,平时遇到小问题翻一翻就能找到答案,比单纯听课记得更牢。“以前怕忘,现在有了手册,还能给家里人一起学。”养殖户杨大哥捧着资料笑称,这是“把科技知识揣回了家”。此外,还向培训群众发放了保山黑猪疫病防控药物等生产物资,教授对养殖户的养殖和肉食品加工等技术进行现场指导,深受群众好评。
实效“落地”:科技赋能让“黑猪”变“金猪”
通过此次培训,养殖户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保山黑猪养殖有了更科学、更系统地认识。“科普的最终目的是让技术落地见效,我们将以‘全国科普月’为契机,持续跟踪养殖户的技术需求,联合专家团队开展‘回头看’指导,让科学养殖技术真正扎根乡村,助力保山黑猪成为农户增收、乡村振兴的“致富猪”。施甸县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