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施甸县融媒体中心开展直播助农活动,将镜头对准由旺镇大秧田村的“宝藏作物”——七彩花生,用沉浸式视角,让这颗藏于大山的特色农产品进入大众的视野。

直播画面中,大秧田村的花生收购点满是丰收的热闹:农户们或两人抬或单人扛,将七彩花生装袋搬上车。这一袋袋带着田间湿气的果实,是他们通往好日子的“希望包裹”。
据了解,今年由旺镇大秧田村的七彩花生迎来大丰收,总产量达23000斤,其中20000斤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作社直接采购,剩下的3000斤定向供给地质大学的合作单位。
“作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派驻施甸县由旺镇驻村第一书记,我们为当地群众增收、科技赋能农业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今年我们的富硒七彩花生在地大工会和地大校友的帮助下销售了20000多斤,给当地群众带来了60多万元的收益,这也是我们为施甸县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出高原做出努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定点帮扶施甸县由旺镇驻大秧田村队长李云飞说。
随后,主播拿起一颗七彩花生现场剥开,浅紫、粉红的果仁饱满圆润,直播间里“为施甸好物点赞”“想支持助农产品”的留言便不断滚动。
“我家今年种了5亩富硒七彩花生,加上种子卖了15000块钱,每亩达3000元,比种玉米要强很多。争取在下一年种8亩富硒七彩花生。”由旺镇大秧田村牛汪潭组农户杨会西说。
“今年种植富硒七彩花生200亩,亩产值300多斤,每斤是8元,一亩就是3000元的收入,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60万元的收入。相比于传统产业,它的经济效益比较好。明年我们将继续发展富硒花生产业,计划种植1000亩以上。”由旺镇大秧田村党总支副书记王黎黎说。
此次直播不仅让大秧田村的七彩花生“出圈”,更生动展现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定点帮扶与地方特色产业的结合之力,既为农户守住了“丰收账”,也让施甸的特色农产品一步步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