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部门乡镇动态
【乡村振兴】太平镇乌木村:500亩荷包豆丰收 特色产业拓宽增收路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3日 10:46 浏览:[] 作者:文字:毕海燕   图片:李姝锦  来源: 施甸融媒体中心 打印

眼下正值荷包豆采摘旺季,在太平镇乌木村,500余亩荷包豆迎来丰收。当地依托独特自然条件发展这一特色产业,不仅让“小豆子”变成“致富果”,更蹚出了一条群众稳定增收的新路径。

走进乌木村的田间地头,连片的荷包豆藤蔓上挂满饱满豆荚,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分拣成熟的豆荚,随后及时送往村里的收购点,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村民王床珍是种植荷包豆的受益者,她笑着算起增收账:“这荷包豆好种,产量也高,我家种了十多亩,能卖两万到三万块钱,是笔不错的收入。”

乌木村的村民常把荷包豆称作“懒庄稼”,因其种植管理省心——每年五六月份种下后,待玉米收割,荷包豆才依附玉米秆舒展生长;到11月,藤蔓间便挂满豆荚,剥开外壳,个大光亮、带有紫红花斑的豆米,正是口感绵软香甜的最佳食用期。

乌木村党总支书记杨志成介绍,发展荷包豆产业是村里经过实践探索的选择:“通过2024年和2025年试种,我们发现村里有种植荷包豆的得天独厚条件。2024年试种100亩,2025年就扩大到500多亩。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还会和收购商谈收购合同,形成产品订单,让农户的增收渠道更宽。”

乌木村能把荷包豆种出“特色”,关键在于其独特的低热河谷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宛如天然“冬早蔬菜大棚”,让本该1月份就过季的荷包豆,在这里能一直采摘到3月,实现应季、反季双上市,在时令和品质上都赢得了收购商青睐。如今,这里的荷包豆已能通过空运,销往福建、湖南、海南、温州、广西等地。

据了解,接下来乌木村还将开展荷包豆种植农业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荷包豆品质,力争让这一特色产业创造更多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助力村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