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甸县万兴乡,乡亲们总能看到一个熟悉而忙碌的身影——周新会。她穿行于村舍之间,将最新的医保政策与报销消息送到群众手中。
近日,当她将大病住院报销款已审核拨付的消息告知正在家中休养的王志虎,看着他因脑梗死而病弱的身体一天天好转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心里的石头,总算能落一落了。”从事医保工作十九年,周新会见证了无数家庭在医保政策的托举下渡过难关,这让她愈发坚信:“国家医保政策真好,它就是我们老百姓的健康盾牌。”

十九年耕耘 织密全民参保“保障网”
周新会的医保生涯,始于2007年施甸县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时。从乡卫生院出纳岗位抽调出来,她便与这项民生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初的几年,她的主战场在田间地头。靠着双脚,她走遍了万兴乡的每一个村民小组,挨家挨户宣讲政策、收取每人10元的参保费用,只为让乡亲们在面对疾病时,能多一份保障、少一份慌乱。
时光荏苒,“新农合”已演变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方式也从她亲手开具的纸质收据,转变为指尖轻点的线上支付。但周新会守护群众健康的初心从未改变,宣传政策、动员参保,依然是她工作的重心。
面对部分群众对参保费用上涨的疑虑,她从不简单敷衍。在2025年度参保动员中,她一次次走到村民中间,掰着指头算长远账:“保费是在涨,但您看,报销的药品种类多了、报销比例高了,大病保险的兜底也更强了。这笔投入,为的是您全家一年的平安,是实实在在的风险保障。”她用最朴实的语言,讲清连续参保的激励与断保的风险,化解着乡亲们心中的疙瘩。
在她的工作记录本上,一组组数据无声诉说着十九年的变迁。万兴乡参保人数从2007年的12046人、参保率86.10%,稳步提升至2025年的13953人、参保率99.67%。这每一个百分点的背后,都凝聚着她下沉村组、精准对接的心血。
服务零距离 兜住百姓健康“幸福感”
长浪坝村的杨立之老人年过六旬,患有高血压,子女长年在外。周新会在入户时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协调医疗机构,为他办理了慢性病卡。“以前买药报销不多,现在‘周医生’上门办了慢病卡,能省下一大半钱,我是真高兴!”老人激动地说。一张小小的慢病卡,承载的是政策温度,兑现的是民生承诺。
“我的服务向前一步,群众办事就能少走一步。”这是周新会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十九年来的行动准则。2021年,万兴乡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医保综合窗口,实现业务“一窗通办”。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备案、医保关系转移、政策咨询……她总能以最高效率为群众办好各项业务,让每一位带着问题而来的乡亲,都能带着笑容离开。
“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称王。”十九年的积累,让她对各项政策法规、经办流程、信息系统了如指掌。这份专业与高效,源于她持续不断地学习与钻研,更源于她内心深处对这份工作的敬畏与热爱。
铁面筑防线 守好群众治病“救命钱”
医保基金是群众的“救命钱”,守好这份钱,责任重如山。周新会深知此理。她每月定期审核卫生院的诊疗记录,严防“冒名住院”“挂床住院”等行为;每个季度,她都要对全乡6个村卫生室进行巡查,从药品采购、储存到诊疗收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她的监管,既有常态化的细致,也有雷霆般的力度。她积极配合上级开展专项检查,对欺诈骗保行为“零容忍”,同时,她更是基金安全的“宣传员”。每年医保基金监管宣传月,她都会深入村寨,用乡亲们听得懂的语言,剖析典型案例、讲解举报政策,发动大家共同成为医保基金的“守护者”。
未来,她将继续奔走在万兴乡的乡间小路上,用初心与坚守,为万千家庭的健康福祉保驾护航,让医保改革的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