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仙,施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政协施甸县委员会第五届、第十届政协委员。她始终以“扎根一线、深研农技”为履职根基,把“为农服务、为民担当”融入工作日常,在田垄间践行使命,在建言中传递民声。

田间地头践初心技术推广解民忧
尽管身兼办公室与人事管理双重职责,繁杂的工作却从未让李勇仙远离农业一线。她始终将“服务农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作为履职出发点,主动投身各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病虫害高发季,她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结合农作物生长周期,每年发布6-7期病虫防治简报,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绿色防控技术,指导农户科学用药。外来生物普查工作中,她顶着烈日走遍全县乡镇田间,详细记录外来入侵病虫害的种类、生境、发病面积及危害情况,为全县农作物病虫防治和农业产业布局调整提供一手资料。科技措施推广上,她坚持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础上,探索推广“水稻+蚕豆”“玉米+蔬菜”“玉米+南瓜+香料烟”等粮经协同种植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笔耕不辍献良策履职尽责显担当
从田间发现问题,到案头研究对策,再到转化为实用成果,是李勇仙履职的完整链条。论文撰写中,她聚焦产业难点堵点,不做空洞论述,针对甘蔗生产技术难题,通过示范样板、试验对比,撰写《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技术探讨》,提出“深沟板土镇压栽培法”“槽植法”等关键技术;围绕蚕桑产业,撰写《当前农村养蚕存在的消毒问题及对策》,给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结合热区苦瓜产业问题,完成《低热河谷区苦瓜再生栽培技术》等论文。
提案工作中,她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解决,针对部分农村公路路面窄、损毁严重、养护不到位等问题,她深入基层收集破损路段照片和村民意见,最终形成《关于全县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的建议》。
聚焦民生传民声专题议政献智慧
李勇仙始终将社情民意作为联系群众的“直通车”,紧盯农业农村热点问题,及时反映群众急难愁盼。2021年,根据气象预测和田间调查,她预判水稻稻飞虱、玉米草地贪夜蛾可能会大面积爆发,及时撰写《当前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建议》。经政协渠道报送后,县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防控预案,组织农技人员下乡指导、调拨防控物资,成功遏制虫害蔓延,避免粮食减产。在全县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题协商会上,针对村集体经济收入低、组织创新驱动不足等问题,她在政协常委会上作《关于我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考》专题发言,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建言。
从田间“技术员”到履职“参谋员”,从论文撰写到提案提交,李勇仙始终以“扎根一线”的坚守和“为民担当”的情怀,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凡故事。
“农业是根,群众是本,只要能为农业发展出份力、为群众增收尽份心,再苦再累都值得。”作为农业一线的政协委员,她表示将继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全力投入农业技术推广,以实际行动践行政协委员的初心使命,为全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