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理论战线深耕32年,他以忠诚为笔,以实干为墨,书写着一名理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他,就是中共施甸县委宣传部一级主任科员何显祥,一位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践行者,近日,他因突出表现荣获三等功公务员荣誉。
三十二载坚守忠诚铸魂
从手捧稿纸走村入户宣讲政策,到运用短视频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党校的严肃讲台到广阔的田间地头,何显祥的脚步遍布各处,“忠诚”二字早已镌刻进他的血脉。
他始终以“三天不学习,就怕被抛弃;两天不研究,思想会生锈;一天不努力,工作就无序”为座右铭。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更接地气,他努力让理论带着泥土芬芳、沾着露珠清新、透着生活热气、走进群众心里。无数个日夜,他伏案撰写宣讲材料,与同事们逐字逐句打磨;冒雨送教下乡,与战友们携手踏过泥泞;深夜研讨课题,思维在碰撞中迸发火花。依托课题成果和宣讲经验,摸索出“说一段顺口溜、讲一堂理论课、看一次短视频、答一次测试题、诵一篇文章、唱一首红歌、讲一个故事、谈一次感悟”的“八个一”宣讲模式。他努力把大道理讲小、深道理讲浅、空道理讲实,让群众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在仁和镇苏家村宣讲时,一位老人握着他的手说:“小何啊!你讲的大道理,就跟咱地里的庄稼一样实在!”这句朴素的夸赞,让他更加坚定了用“土话翻译”理论的决心。
深耕主业实干笃行
何显祥深知,扎实的学术研究是理论传播的根基。他带头深耕主业、苦练内功,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奋勇争先。先后撰写了《如何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承杨善洲精神,践行“三严三实”》《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视角解读杨善洲精神》等30余篇理论文章,在省、市刊物上发表。同时,完成了《杨善洲精神形成轨迹研究》《杨善洲的道德观研究》等12项省、市级课题。其中,2020年结项的课题《杨善洲精神与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实践经验研究》中,他负责的“杨善洲精神内涵及时代价值”部分,为传承弘扬杨善洲精神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先后为中央直属机关党校培训班,以及全国各省、市、县委党校培训班等1000多个单位宣讲杨善洲精神专题党课,受众达16万人次。面对年轻干部“如何让党课不打瞌睡”的疑问,他笑言靠的是每天坚持学习,并结合不同宣讲对象灵活调整内容。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生动地讲解,让每一堂党课都充满吸引力。
创新宣讲情系群众
工作32年来,何显祥最大的感悟是——潜心研究、用情宣讲、巧妙结合。他用实际行动,探索出了一系列深受群众喜爱的宣讲方式。
他紧跟时代,与县融媒体中心合作,组织90后、00后优秀年轻干部打造线上宣讲品牌。顺口溜宣讲朗朗上口,歌曲式宣讲激情澎湃,“三句半”宣讲简洁有力,情景剧宣讲生动形象。累计120多期的宣讲活动,通过线上平台,让在外务工的乡亲们也能及时了解家乡新变化,让理论走出书本,扎根群众心田。多年来,何显祥累计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等宣讲800多场次。他还应多地邀请,走出施甸宣讲杨善洲精神专题党课10多场次,受众超5万人,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让杨善洲精神传遍云岭大地。
他的努力与付出也收获了诸多荣誉:2015年,荣获全国大中城市社科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7年,被聘为杨善洲干部学院特聘教授;2018年,《学习杨善洲精神 做一名新时代合格党员》获评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2020年,《学习杨善洲 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精神 做新时代的好党员好干部》作为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上报的优秀宣讲报告;2022年,荣获“保山市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荣获云岭大讲堂主讲嘉宾称号;2024年荣获保山市社会科学奖论文类三等奖。
面对荣誉,何显祥表示,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嘉奖,更是组织对整个基层理论工作队伍的鼓舞与鞭策。未来,他将继续怀揣坚定信念,在理论传播的道路上前行,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理论学习、升华宣讲艺术、转变成果效能,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理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